共检索到 390 条数据
-
农村文旅产业与非遗灰雕结合发展路径探究 2020-06-01
农村是中华文明的根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两者在本质上有着可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在乡村振兴的政策下,农村文旅产业与非遗灰雕文化相结合,能够在保障农村生态特色的同时增添更多的非遗文化内涵,使得两者共同发展。本文针对二者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发展路径探究。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发展历程① 2020-06-01
该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价值、保护传承的历史与现状、保护的理念与原则,希望通过宣传与教育,让非遗保护工作不断进行下去。
-
浅析河南非遗舞蹈的表演特点及发展 ——以南阳市镇平县《九莲灯》为例 2020-06-01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河南民间舞蹈艺术以其感情丰沛、艳丽多姿的风采展现了中原文明的特点,是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诠释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历史文明的宝贵财富。因此,河南非遗舞蹈就成了众多学者、专家研究的对象。本文以河南非遗舞蹈代表作《九莲灯》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对河南民间舞蹈发展的综合现状进行分析,基于科学发展观,为豫西南地区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浅议我国少数民族非遗和旅游产业的结合 2020-06-01
随着国际及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非遗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当今文化、经济、审美均有一定影响。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现象的探析,延展到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非遗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可以发挥社会教育与繁荣经济的双重功能,以期对非遗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参考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
泉州提线木偶戏表演艺术的革新思考 2020-06-01
悬丝傀儡,传承千年。作为我国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提线木偶戏不管是在发展历史还是在艺术造诣方面,都可以堪称是中华木偶艺术的集大成者。尤其是自从被纳入非遗之后,我们更可以明显的看到泉州提线木偶戏迎来了极大关注,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从目前来看木偶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木偶戏当前的内容缺少创新、宣传渠道较窄,发展制约因素多等现实问题,而想要让这些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则更加需要从木偶戏本身入手,从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加大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工作,使得木偶戏表演艺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
基于“互联网+非遗”新型活态模式的探索——以扬州市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近年来,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以及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逐渐走入大众的生活,但尽管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面临着如非遗文化传承断层严重,传播途径狭隘,非遗艺人工资普遍偏低等诸多问题.
-
阳信鼓子秧歌发展现状之探析 2020-06-01
阳信鼓子秧歌诞生于黄河三角洲地域的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洋湖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由最初2007年洋湖乡被山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山东省秧歌艺术之乡",到2009年"阳信鼓子秧歌"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到2010年阳信鼓子秧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现在非遗的视野中被人们所逐渐知晓,影响力逐渐扩大,阳信鼓子秧歌的发展现状较之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积极发展态势。
-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2020-06-01
近年来,在艺术领域逐渐掀起的"民间美术"风潮逐渐增加了人们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凤翔泥塑作为陕西民间美术的重要代表,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产物,也是当地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随着国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凤翔泥塑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本文从艺术语境的角度出发,梳理了凤翔泥塑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研究了在"非遗"视角下凤翔泥塑在当代艺术市场所面临的新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