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

共检索到 28 条数据

  • 博爱县柏山窑院保护方法的探究 2020-06-01

    传统手工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非遗的保护措施以关注工艺本身为主,而忽视其所依托生存空间,使两者在发展中逐渐剥离开来,失去发展的平台。本文结合柏山村柏山窑院现状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从院落建筑、空间功能提升、村落环境整治三方面,探讨传统手工工艺的保护与利用对策。

  • 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6-01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历史村镇被破坏。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属于我国非遗文化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村镇的会受到人为因素及非人为因素多方面的影响,对其保护利用以及发展会比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困难,如何对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利用及在发展是我国社会所关注的重点。本文我们将从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境出发,针对实际问题,对如何进行我国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本次研究能对我国的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 以四川为例的文化生态视角下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6-01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系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核心纽带,是记录民族发展历史的核心符号。然而,伴随各民族经济文化以及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以及传承存在极大的问题。本文以文化生态为研究视角,以四川夹江手工造纸为例,探讨了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 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 2020-06-01

    2016年,《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业务指南》新增“在国家层面保护非遗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从“包容性社会发展”“包容性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平与安全”四个方面将非遗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鼓励各国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制定非遗保护政策和措施。从非遗国家级名录项目评审标准、名录代表性、保护实践方面看,我国非遗保护还未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起来。为此,开展相关研究,修订国家级非遗名录评审标准,增强非遗名录在可持续发展主题方面的代表性,调整非遗保护实践,才能推动我国非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

  • “生活化”:朝鲜族非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遗是体现各少数民族文明和智慧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2004年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少数民族非遗备受瞩目,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明显。但在现代化背景下,少数民族非遗普遍面临生存环境萎缩、传承人青黄不接等结构性困境,而且在所谓的生产性保护中也出现了一些传承主体被边缘化、片面迎合市场需要、非遗的本真性被破坏等不良现象。如何让那些优秀的非遗在新的时代环境和土壤里找到可持续发展路径,成为我国文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问题、原因和对策——以云南省大理市白族为例 2020-06-01

    大理市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种类繁多,在旅游业的大力推动下,其利用和开发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在此背后,也隐藏着深层次的问题。笔者总结了大理市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即只有明确大理市白族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走非遗的“精品化”道路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下用好该“文化资本”并增加该“文化符号”的价值,从而使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实现有机统一和良性循环。

  •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古城镇开发策略研究 2020-06-01

    我国的古城镇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时众多珍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也被保存下来,古城镇是中华民族先辈们精神家园最直接的物证,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因此,必须根据我国古城镇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先辈们遗留下的文化遗产。本文主要是就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古城镇开发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环境可持续性 ——以“藏医药浴法”申遗实践为主线 2020-06-01

    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于2018年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该遗产项目的申报材料经审查机构推荐,被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认定为申报范例。文章基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设立代表作名录的宗旨,围绕"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可持续联系"说明"藏医药浴法"申报材料编制工作的基本定位;进而参照委员会决定和审查机构推荐意见对该遗产项目列入代表作名录的关键评价,讨论申遗实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对接,兼议中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