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7 条数据
-
“非遗”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各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逐年增加。在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支持下,"非遗"不断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其中大学生教育与"非遗"文化的连接更加紧密。在大学高校中加强"非遗"文化教育的推行,有助于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强化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民族气节。因此,在大学教学中应注重对"非遗"文化的运用,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大学生群体文化认同研究 2020-06-0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当今世界信息往来日益密切,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日益便利,大学生群体作为互联网技术的首要接收者和传播者扮演着信息时代的重要角色。伴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又恰逢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和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系列的因素都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和选择产生了极大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于社会、个人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人们社会行为的道德规范。非物质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对于传承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非遗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不仅有助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
非遗汴绣促美育 十指春风绣丹青——河南轻工职业学院积极探索美育新模式 2020-06-01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越来越受到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美育价值。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河南轻工职业学院以校园美育改革为抓手,开展了以"非遗汴绣促美育,十指春风绣丹青"为主题的美育活动,引领学生传承、发扬传统汴绣手工艺,挖掘传统非遗蕴含的文化资源和美育价值,探索独具特色的职业院校非遗美育新模式。
-
从大学生视角看待非遗“活”起来 2020-06-01
随着人们对于文化需求的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于近几年成为热潮,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更受这一文化浪潮冲击与影响,而现有的许多传承与保护方式无法真正的做到非遗保护全覆盖、公民意识全覆盖、创新方法全覆盖等,基于项目的研究以及平台的创立,本文将以大学生项目负责人第一人称视角探讨非遗"活"起来中的新形势与新要素.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的可行策略研究 ——以平湖西瓜灯项目为例* 2020-06-01
平湖西瓜灯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非遗”),在传承实践过程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基地建设弱化等问题;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的重要形式。通过建立联动机制、健全保障机制、组建专兼队伍、建设优质基地的方式,进而达到非遗传承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协同促进、实效提升等目的。
-
基于大学生公益活动视阈下的非遗传承研究 ——以陕西凤翔木版年画为例 2020-06-01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也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及文化价值。经过政府、民间团体及新一代传承人的保护、创新,凤翔木版年画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面临“影响力小”“传承受众少”“难以销售”等难题;同时我们发现,在当今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中,支农支教募捐等活动占绝大多数,很少有关于传播传承传统文化的志愿者活动。故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关于非遗文化的兴趣程度、价值认可、及公益活动的参与方向论证和陕西宝鸡凤翔县木版年画的传承保护过程探究,构建一种“大学生——公益活动——非遗传承”模式,探索解决现今非遗传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
高校非遗公选课程体系研究 2020-06-01
重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并将其纳入高校教育,成为当今全球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的新理念。该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美术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和提炼传统民间非遗文化,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典型体系和简约化知识范型,并将其应用于高校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中,纳入高校公选课程体系,弥补高校教育资源中传统文化的缺失,从而推动非遗走向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发挥高校在非遗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 2020-06-01
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在"互联网+"社会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速度飞快.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国的高等人才,是社会文化传承的优秀群体,是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力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高校应充分借鉴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非遗保护传承、学生品德塑造三者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