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4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40)

共检索到 140 条数据

  • 非遗传承中数字媒体艺术应用探究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应用数字媒体艺术,不仅是对传统媒体形式的创新,同时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提供了新的途径。从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概述出发,分析在非遗传承过程当中应用数字媒体艺术的重要意义,探究二者在融合过程中的策略。

  • 新媒体如何“盘活”非遗 ——以“在柳州”APP“龙城匠心”访谈系列为例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非遗匠人们成百上千年来积攒的智慧,不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让它们永远成为历史。然而目前社会上坚持使用古法手工艺让非遗文化持续发光的人屈指可数,他们大部分人生活在远离城市的乡村。新闻报道的触角延伸到他们身边,才能让他们的"高光时刻"得以重新绽放。本文结合笔者对柳州13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的深度专访经历,探求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使用笔尖上的报道"盘活"非遗,让更多普通人了解非遗、喜欢非遗,从而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

  • 社交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基于性别的视角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作为非遗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其的研究一直以来是非遗关注的焦点。通过对现有传承人的现状和已有研究角度的梳理,不难发现从性别的角度对传承人进行研究在目前相对缺乏。尤其在社交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下,技术赋权使得女性有更多的机会成为数字化社会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性别的视角下对非遗传承的研究就显得尤其具有价值。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在对非遗传承人的性别分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聚焦传统舞蹈,分析了非遗传承人中女性缺位的原因。同时,结合社交媒体所营造的新的传播环境,对非遗传承人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 论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传播 2020-06-01

    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影像技术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非遗的影像传播过程中存在本真性缺失、传播渠道窄、创新型不够等问题。对此,非物质文化机构或组织需要制定好传播的对策,依靠丰富的影像内容来增强用户的粘性,通过拓宽传播渠道来扩大传播效果,并利用VR广告、微视频等新的传播方式来满足用户需求,以期非遗能够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下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

  • 融媒体时代非遗川北皮影戏保护策略研究 2020-06-01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对非遗的传承也产生影响。川北皮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它的传承和发展也在融媒体时代下发生了改变。它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对它的保护也迫在眉睫,如何利用融媒体冲破屏障是发展川北皮影戏的一个关键点。本文就融媒体的基础理论、川北皮影戏的发展现状、融媒体对川北皮影戏的影响、融媒体时代下川北皮影戏的保护策略这四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 新媒体语境下什邡非遗文化传播方式与保护研究 2020-06-01

    四川什邡是著名的晾晒烟生产基地,晾晒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晾晒烟传统技艺也日渐落寞,为了传承和保护晾晒烟传统技艺,实现传统晒烟文化品牌可持续发展,分析什邡晾晒烟传统技艺传承的现状,从新媒体视角探究什邡非遗文化传统技艺的推广方式和品牌塑造,促进什邡非遗文化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 新媒体语境下什邡非遗文化传播方式与保护研究 2020-06-01

    四川什邡是著名的晾晒烟生产基地,晾晒烟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其传统晾晒技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随着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及农民思维意识转变,什邡烟草种植面积急剧下降,晾晒烟传统技艺也日渐落寞,为了传承和保护晾晒烟传统技艺,实现传统晒烟文化品牌可持续发展,深入分析什邡晾晒烟传统技艺传承的现状,需要从新媒体视角探究什邡非遗文化传统技艺的推广方式和品牌塑造,促进什邡非遗文化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 新媒体视域下“金陵刻经技艺”的活态化研究与实践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师徒相承、口传心授的动态传递特点对存储环境、发展条件和历史经验有极高的要求,这一特点直接极大地提高了非遗保护工作的难度。新媒体艺术是科技与设计的提炼与融合,这种传播模式能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以“活态化”的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大众喜爱进而得以传承。论文将研究如何发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优势,将金陵刻经的刻本字体进行再设计后投入数字媒体中使用,同时建立起金陵刻经的文创品牌“空本文创”,围绕“可以吃可以玩的字”这一立足点展开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最终配合新媒体渠道将金陵刻经非遗产品进行销售、推广。通过传统的品牌推广效益和新媒体创新设计驱动二者合一的方式解决金陵刻经的“活态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