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70 条数据
-
非遗展示空间“活态化”设计案例分析 2020-06-01
本文以徽州三雕为例,对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活态化设计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当下非遗的发展契机,并提出了非遗活态化展示的理论概念,以期为其他类似的非遗展示设计提供相关的借签。
-
基于观众满意度的非遗展示设计实证研究 2020-06-01
观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感知情况及其心理需求对于非遗展示设计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观众对第五届非遗博览会实证问卷分析,通过构建一种定量化Kano模型方式,实现对非遗现场展示顾客心理需求进行相应分类,并进行相应的理论探讨及实际问卷数据验证,以达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在满足观众心理满意度方面做出相应的探索,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
-
基于GIS 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系统 2020-06-01
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线上展示功能。通过对现实艺术馆非遗中心的馆藏作品进行数字化加工,打造在线网上发布虚拟展馆,以此来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播和资源共享,从而让文物"活"起来,同时也得到更为广阔的保护和传承空间。
-
基于活态保护视角分析非遗展示空间设计 2020-06-01
近些年国家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但由于传统展示空间设计,无法对非物遗所具备的文化内涵与核心价值进行充分展现,因此,本文以基于活态保护视角分析非遗展示空间设计为题,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站在活态保护角度,对非遗展示空间设计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
音乐类非遗数字化展示的应用探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是在特殊情境下的一种时代传承的体现,具有稳定的实践性特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一直有序开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保护措施开始投入使用。不过对于某些类型的非遗来说,例如音乐类型的作品,使用数字化技术所能体现出的特征和效果比较有限,为了提升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考虑围绕音乐类非遗作品的数字化应用展开针对性研究,并结合相关技术方案的实践,制定合理的展示对策,为后续工作提供可操作性的参考。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现状及问题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人类长期进行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符号,对其进行保护、展示与传播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国家建设非遗展示设施的政策导向下,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展示场所,并表现出各自的特性和特征。但基于非遗本体项目的特殊性及活态性,在现有的非遗展示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常态化的问题。
-
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空间体验”设计研究 2020-06-01
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为非遗)展示中主题空间体验设计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对设计在非遗展示这一有意识的行为过程中的研究,展示理念是展示设计表达的出发点,其中设计表达的问题可大致分为“展示什么”“如何展示”的问题,与其相对应的是“非遗展示”“主题空间”的概念,需要对它们做出相应的论述研究。展示理念将通过行为模式、空间组织及技术手段等的配合,完成整个设计过程,这是多位一体,且不是一成不变的设计过程。经由空间组织完成某种理念或能够创造新的概念,达到对非遗的保护、传承,文化的传播、建构与发展。
-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动态”展示转型之路探索 2020-06-01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以下简称非遗馆)几年来已经形成了以“静态”与“动态”形式相结合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模式。本文旨在当前发展形势及这一模式之下,整理思考互联网大数据的接入对当下的非遗馆带来的转型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