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2)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2)

共检索到 62 条数据

  • 樟树药交会交易活跃 2021-08-26

    樟树药交会交易活跃

  • 澥浦镇:在非遗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2020-06-01

    在浙东宁绍平原东端,有一个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澥浦镇。2019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名单,澥浦镇获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小镇。近年来,澥浦镇推动非遗走市场化、产业化道路,多项非遗技艺得以有序传承。

  •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对策 2020-06-01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保护.对待非遗文化,转化为旅游业资源或特色商品是两条非常光明的保护方式,借用社会力量和市场规律,因势利导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与保护.以期能够让大量的农村非遗文化能够重新回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

  • 现阶段非遗文化市场的局部观察——以京剧和杨柳青年画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近几年非常流行的文化内容,被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文化意义和经济效益上。从实际情况看,非遗在经济效益方面产生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甚至大于其文化意义。笔者在对一定范围内的消费市场进行观察之后,结合对非遗项目、非遗大环境的思考得到一些粗浅的结论。本文将选择京剧和杨柳青年画两个非遗项目为对象进行论述,选择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笔者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这两个非遗项目的接触相对密

  • 非遗,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2020-06-01

    与风景名胜区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旅游纪念品相比,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更加鲜明的个性。走出博物馆的非遗迅速赢得市场,"活"了起来。但要实现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跨越,必须持续不断地创新,紧紧抓住市场和年轻人

  • 手工技艺类非遗生产性保护综观 2020-06-01

    在当代非遗保护的大背景下,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诸多关于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保护的理论中,生产性保护成为目前学界讨论的热点。所谓生产性保护,是指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市场化做法,将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从而使其得以传承。这一概念是2006年王文章在其著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提出的,意在通过非遗的生产来提升其在当代社会的自我造血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当代传承。

  • 大洋推出eFeiyi全新非遗行业产品 2020-06-01

    新年伊始,大洋正式推出了面向非遗行业市场的全新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2015年大洋自主研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系统,经过3年多的设计研发后全新升级。大洋依据国家非遗保护目录规范,提供面向传承人、非遗项目、非遗作品为一体的数字资料管理平台,契合非遗业务使用场景。提供数字化上传收集、编辑整理、编目著录、共享分发、检索浏览、下载利用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全新打造的非遗文件库,支持多种格式的视频、文档、图片统筹管理,对体现中华名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资源予以安全保存。

  • 当非遗遇上抖音 2020-06-01

    最近,“油纸伞大师(奇人匠心)”、“泥塑大师(奇人匠心)等抖音号在网络走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对非遗的关注。与此同时,抖音在杭州正式宣布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通过加强流量扶持、提高变现能力、打造非遗开放平台及开展城市合作等方式,全方位助力非遗传播,培养挖掘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好奇心,帮助发掘非遗的文化和市场价值,让非遗被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