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2 条数据
-
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推广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以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分析其现状及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非遗市场推广力度,多样化非遗市场推广方式,提高对非遗重视程度,改变非遗传承人传统生产盈利方式,将非遗与旅游项目充分融合等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而达到大力推广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
文化经纪与活态遗产培育:比利时豪特姆年市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相关问题 2020-06-01
如何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上进行反思,使乡村的行动者能够应对当前的现实和发展,是一项挑战。“豪特姆年市:圣利芬斯-豪特姆冬季集市及畜牧市场”是比利时2010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反映了乡村背景下露天市场的集市和畜牧市场文化。从长远来看,关于项目最近(列入名录之前和之后)和当下的演变,应在更广泛的制度背景下加以考虑。考察该项目的演变,可以探讨调动非遗保护范式和/或遗产价值评估方法对其发展是否有益;反思通过短链或长途贸易产生的“集市”模式在21世纪的意义,特别是面临的与动物有关的问题。通过与《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新增的第六章及处理问题的成果导向框架相结合,该项目也可以体现遗产概念或当代保护方法如何发挥作用。
-
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保护 2020-06-0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是非遗保护的基本初衷。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保护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但对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市场机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问题上的争议却从未间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进行有效保护,一方面应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优势,另一方面应加强政府在市场失灵时的"扶壮"作用。
-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以常州梳篦为例 2020-06-01
常州拥有丰富的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深度发展,"非遗"资源的旅游开发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受到文化创新、市场开拓等内外因素制约,目前"非遗"资源面临较大的生存危机。文章拟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为例,通过实地走访与调查,分析其旅游市场开发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以期在旅游经济发展趋势下充分挖掘常州梳篦资源的旅游市场潜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保护法路径研究* 2020-06-01
从1970年开始,专家们对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层面的认识,开始采取保护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缩写"非遗")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研究体例上,全文主要有四部分组成:非遗的概述及其保护的意义、非遗的文化遗产经济保护法分析、非遗经济保护法的实现路径和总结。
-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市场发展研究① 2020-06-01
我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作为著名的古都,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底蕴。在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需要注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发受市场广泛欢迎的“非遗”文化产品和文化内容。本文分析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和优势,结合当下市场环境发展的要素和趋势,提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市场开发的措施,通过互联网、创新创意、品牌构建等综合手段,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亮丽名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发展引路。
-
精准脱贫视角下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市场化策略 2020-06-01
针对当前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缺乏操作性运用的困境,从精准扶贫视角切入,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理念,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市场化手段与路径进行探析,通过运用城市开发理念、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创新乡村旅游模式、聚焦健康养老领域等方式,形成农村非遗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动共生的"命运共同体",从而构建起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效运行的市场化机制。
-
虚实之间:“非遗”开发中认知误区与市场困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困境与人们对"非遗"的认知误区直接相关。"虚实相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特征。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从"文化"和"资源"两个视角去思考,才更接近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作为"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作为"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两种不同的视角。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之境是既能保持"非遗"的"虚",又能成就它的"实",这也是"非遗"市场化生存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非遗"既要坚持"虚"的本质,又要满足消费者"实"的诉求,在"虚实相生"中,破茧成蝶,绽放出持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