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11 条数据
-
基于非遗保护的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馆藏建设研究 2020-06-01
分析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资源建设的意义,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构建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资源体系的主要阶段以及主体内容,从深度整合利用非遗文化资源、创新特色资源的汇集方式、开展数据库标准化建设以及加快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共享共建4个角度,提出了完善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非遗馆藏资源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
中阳剪纸手工艺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的研究在我国发达地区已经展开,学术界对"非遗"进高校课堂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中阳剪纸进课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2011年吕梁学院艺术系开设"剪纸手工艺"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中阳剪纸手工艺进课堂存在教学持续性差、创新发展难的困境,传统手工艺"非遗进课堂",应该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开展田野考察,带领学生了解原汁原味的民间传统手艺,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让"非遗"成为"建造未来政治文化经济的资源,成为新的文化生长的种子和基因"。
-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探索 2020-06-01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在未来发展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高校美育是文化软实力,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提高校园公共服务文化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高校美育教育也是弘扬时代气象、讴歌人民创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的重要平台,在强化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也应当在高校教育中,增加非遗文化系统性保护的内容,使高校在“育新人”的新时代要求下,能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坚定必要的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文化建设引领地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高层次技术人才的文化需求,增强高校师生的精神力量,推进新时代高等人才教育的文化建设[2]。
-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以无锡市中医医院为例 2020-06-01
本文系统分析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了本单位在非遗档案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措施,最后就如何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
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以福建省(市)级图书馆为例 2020-06-01
[目的/意义]旨在为推进公共图书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网上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深入了解福建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推进策略。[结果/结论]提出明确社会定位,发挥自身优势;结合馆情,合理分工;克服非遗局限性,创新工作方式;优化制度与政策;联通读者,"活化"非遗等推进公共图书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对策建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城市文化建设互助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记忆与空间的方式表征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建设为非遗传承提供新的机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田野调查等发现,目前城市普遍面临城市文化建设中非遗的融入过于扁平和机械、对非遗的文化认同存在断层、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需求仍在磨合的现实困境。非遗传承与城市文化建设应该互助推进:一是多规融合,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科学地融入城市文化建设的子项目中;二是建立健全教育宣传长效机制和评估考核体系,推动基层非遗传承专业化,提升城市文化知识生产;三是将非遗传承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服务产品供给与社区营造项目实现文化认同与异质文化共生;四是探索非遗知识产权+新兴技术+新型传播方式的多产业链发展模式,以非遗的跨界融合发展助推城市文化提升。
-
浅谈"非遗"保护语境下的高校音乐文化建设 2020-06-0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热门话题,高校文化建设应作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阵地.本文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出发,简述了高校音乐文化建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保护中的作用,提出应规范高等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材,把富有地域特点的音乐类"非遗"纳入音乐类选修课堂;推动相关课程配套调整,使音乐类"非遗"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得到有力支撑;营造民族音乐学习氛围,让音乐类"非遗"进入高等院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精神高地
-
“非遗”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呈现与传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表现了不同民族特殊的生活方式、民族个性以及审美习惯,是人类精神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利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传承与保护"非遗",是广大文化工作者需要着重思考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