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84)
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84)
学术交流(1)

共检索到 85 条数据

  • 李佩卿·景泰蓝 2020-06-01

    月坛传艺荟,全称北京月坛雅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艺荟,坐落于北京月坛,是一家汇集国内顶级手工艺大师及其传世精品的非遗艺术博物馆.

  • 中州遗韵 匠心塑美 ——访河南画像石碑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方清刚 2020-06-01

    画像石也称为"汉画",主要产于中原地区,它几乎是汉代艺术的代名词,也是汉代文化的标识。文化学者方清刚,其十余年始终对画像石进行收集和收藏,并就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要素进行了整理,以中华民族工匠精神承传着画像石碑拓技艺,成为了画像石碑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非遗视阈下传统手工艺人的传承困境及对策 2020-06-01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技艺,是农耕文明的代表性产物,是凝结民族智慧的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传统手工艺逐渐衰落,一部分技艺水平高超、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濒危项目被纳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体系中。这些非遗项目主要包括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传统医药类以及民俗

  • 2020-06-01

    我是一名意大利语专业的学生,在大一暑假时我参加了非遗传播与传习的实践活动,主要负责徐行草编项目。上海市嘉定区徐行古镇是江南著名的草编之乡,徐行草编是徐行的传统手工艺品。早在唐代,徐行草编就已饮誉中外。2008年,徐行草编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尽管徐行草编历史悠久,但如今对其了解的人并不多。在徐行老镇的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一些当地年轻人甚至也不知道徐行草编。

  •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民族传统手工艺合作社的形成与运作 2020-06-01

    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合作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典型模式,在留守妇女的再就业、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贵州省台江县小河村的苗绣合作社为例,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苗绣合作社的形成过程,进而探讨合作社出现前后苗绣生产与消费实践的异同。研究发现:苗绣合作社模式在政府、绣娘、商家、非遗传承人、先锋游客、苗绣、市场信息等多元主体协同作用下形成,苗绣、市场信息作为非人类行动者,在苗绣合作社形成过程中起到了牵引、制约的作用;合作社的成立带来了苗绣生产实践的多样化以及销售方式的多元化,最直接的积极影响体现为提高本地女性的经济创收,从而促进其身份地位的转变以及个人能动性的提升。

  • 我校成为“非遗”教育特色院校 2020-06-01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非遗"工作平台始建于2014年,"非遗"工作平台由"湖北科技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手工艺研发中心" "大师工作室"组成,主要依托传媒艺术学院、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等部门协同开展相关工作。"非遗"工作平台与非遗文创企业、非遗传承人、自由艺术家联合,构建了 "基于写生非遗类项目化课程设计与改革" "湖北非遗布艺的高职传承与文创设计课程""基于非遗项目的高职艺术设计类‘STEAM’课程构建与实践"等课程体系;创立了"湖科广告工作室" "楚艺源极双创工作室"等文创平台。平台还与湖北省内高校、博物馆、研究机构、非遗传承人、"非遗"文创企业合作,开展了"湖北非遗传承与高职艺术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湖北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文创实践研究""湖北非遗工艺美术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承与活化研究"等学术活动。

  •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0-06-01

    基于点格局分析、核密度分析、热点聚类等方法,以中国4批次3 140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呈聚集分布态势,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2)从类别来看,表演艺术类聚集于京津冀与冀鲁豫、长三角、粤闽沿海、湘鄂贵地区;传统手工艺类聚集在长三角、陕晋交界、京津冀地区;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类聚集在长三角及黄河下游地区;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主要分布于京津冀地区;社会实践、仪式与节庆类多分布于东南沿海。(3)从批次来看,前两期非遗项目较多;后期更重视经济不发达地区非遗项目的开发。(4)非遗项目的两个分布高核区分别位于京津冀和长三角。(5)非遗分布趋向于地势比较平坦、气候温暖宜人、水资源丰富、阔叶林为主的平原和低山地区,以及历史文化悠久、民族聚居、经济较发达区域。

  • 活在手里的"火中雕塑"料器 2020-06-01

    非遗中的科学料器,又称"玻璃器",由中国传统玻璃制作工艺发展而来。它是由玻璃料棍按比例配以各种金属氧化物(铅、锌、铜、铝、镁等),经坩锅炉熔化,手工拉制而成的器皿或手工艺品。料器最早原为宫廷用品,皇宫里经常用它来仿制玉石、玛瑙、珊瑚等贵重宝石。随着时代进步以及工艺技术的提高,现如今,料器的品种已包括日用和装饰品,传统鸟兽首饰、花果、人物雕刻等1500余种。2008年,北京料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