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95 条数据
-
捏泥娃娃捏出的陕西黑陶第一人 ——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陵塬黑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纪荣 2020-06-01
刻刀轻轻划过黝黑的陶罐表面,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在光影交错间,为凝重的黑色注入一丝灵动。69岁的刘纪荣手握陶罐,一刻就是50多年。已经有上千年制作历史的五陵塬黑陶(非遗申报名),在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陵塬黑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纪荣的带动下,以影刻的创新形式,重新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非遗”助力精准扶贫 2020-06-01
顺昌县地处相对偏远山区,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留。近年来,顺昌县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保持“非遗”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和传承人的带头作用,调动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大力支持企业创新、传承人创业,有效促进了传统工艺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商业推广+全民参与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近年来,非遗在各个领域都变成了高频调。然而,现实中极少有人能清晰地解释出非遗的准确含义,而是普遍模糊地认为非遗是一种古老技艺或传统文化习俗,这种技艺或习谷若不加以保护和传承,极有可能失传或消失,因此,非遗保护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除了各地丰富的论坛、会议、宣传,我国在立法层面也在持续发力,不断完善非遗法律保护。
-
多方努力 让非遗华丽丽地传承 2020-06-01
近期,“中国纺织非遗创新成果展暨首创非遗设计创新展”在全国首家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创园区——北京咏园举行,展览开幕当日,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也在此举行。在这个展览上,展出了很多由非遗元素衍生而来的文旅衍生品。可见,在保持传统技艺完整性、本真性的基础上,非遗传承人们做出了大量设计尝试。这也与第三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的主题方向——文旅融合赋能非遗传承创新相契合。第三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于2019年11月初在云南昆明召开,会期3天,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
-
非遗语境下传统技艺的高校传承模式探析 ——以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为个案 2020-06-01
温州发绣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由区域传承逐渐过渡为高校传承,1991年成立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原名温州市人像绣研究所),2014年入选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温州发绣研究所作为非遗的实体承载空间,开创了与发绣技艺发展相吻合的传承机制,集生产、销售、科研为一体。本文以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为个案,通过对发绣传承基质的探讨,寻觅出适合的维系传统技艺本真性的方式。
-
新时代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它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艺术美学、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民俗节庆、传统体育和游艺,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它是人类历史的文化创造和积累,是人民赖以生存的精神基础与家园。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习惯。一、非遗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妈妈制造”助力非遗技艺走向山外大舞台 2020-06-01
“妈妈制造”是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的一个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项目,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妈妈”这个称呼非常亲切,而参与制作这些非遗手工艺的老阿妈们也都是妈妈
-
非遗如何传之有道 2020-06-01
目前,我国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10万项,其中国家级的有1372项,39项非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当下,“酒香也怕巷子深”,非遗传承既需要保护凝聚着先辈智慧的传统技艺,也需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让非遗融入人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