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6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探索 2020-06-01
作为我国重要少数民族之一,黎族是海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黎族传统织锦工艺是黎族的核心文化之一,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广保护名录.黎族传统织锦工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也正是受到西方文化、外来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冲击,濒临失传,对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依然是一件任重道远的大事
-
近十年西部地区非遗保护措施与发展趋势(2007—2017年) 2020-06-01
在全球化、商品化浪潮的冲击下,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日渐衰退的生存危机。近十年来,国家和西部各地为此采取了诸多举措并获得了明显的成效,非遗法律法规建设与实施、非遗传承与教育、非遗社会展演与传播、非遗学术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分别呈现出“渐趋完善”“多元立体”“精彩纷呈”“紧跟形势”的趋势及特点,大大推进了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
互联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与实践 2020-06-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将互联网应用到非遗的保护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本文基于信息化时代下,首先分析了"互联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接着探讨了互联网在非遗中的实践方式,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加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2020-0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各民族很多原有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习俗等都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很多传统的工艺品也开始慢慢地消失。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并没有引起人们过多的重视,反而愈演愈烈。鉴于此,本文将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措施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在唤起人们保护意识的同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面临的问题探析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遗"是一个民族经历长久历史和社会变革后留存的文化印记,具有很高程度的社会属性,包括了本民族的思想、文化特征以及宗教信仰等等.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少数民族的鄂温克民俗文化和桦树皮制作技艺.对这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基本职责.本文阐述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
简论如何做好非遗项目的可持续传承发展——以中堂镇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龙舟制作技艺"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的重点是可持续传承发展,一是选拔好非遗项目传承人关系到可持续传承发展;二是制定有效具体的保护非遗项目方法和措施关系到可持续发展;三是非遗保护与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利用都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简析三个非遗保护方法和措施关系到可持续传承发展方面提出个人见解.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传承的瓶颈问题研究 ——以云南壮族《坡芽歌书》为例 2020-06-01
中小学校是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摇篮,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学习教育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缺乏重视、非遗师资力量缺乏、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形式单一以及学生缺乏音乐类非遗方面的实践等原因,导致中小学音乐类非遗传承效果不佳,出现了严重的瓶颈问题。以云南壮族《坡芽歌书》在中小学传承的现状为例,对这些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建设、创新教学内容和手段、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文化类课外实践活动以及完善民族地区特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些相对应的措施,以期音乐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
浅谈宿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对我县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非遗普查尤其重要,我县已开展三次非物资文化遗产普查,对非遗名录的传承和保护刻不容缓,我县非物资文化遗产已成功申报国家级名录一项,省级名录七项,县级名录51项。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7人,市级传承人8人,县级传承人2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