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7)

共检索到 47 条数据

  • 政府激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效应分析 ——以宁波市为例 2020-06-01

    近年来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制度建设、资源投入和保护方式等各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本文以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从2006年至2017年正式发布的年度工作总结中关于非遗工作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通过政府的指导引领,宁波非遗保护在系统观念、统筹管理、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体现了对非遗整体性保护的探索。作为地方政府激励在传统文化传承中产生的积极作用,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较强的示范与借鉴意义。

  • 国之盛·石之兴 综观雨花石收藏前景 2020-06-01

    南京雨花石晶莹剔透、五彩斑斓,小巧玲珑。被誉为掌中奇宝、石中皇后。它便于把玩,便于收藏,便于交流,便于展览,堪称画面宝石。雨花石不同于邮票与钱币,它的猎奇性很强,石中呈现出的画面没有一枚相同图案,故此备受人们青睐。它还是南京的一张靓丽名片,特别是2016年1月14日,“雨花石鉴赏习俗”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为全国上千种观赏石中申遗成功的首个范例。

  • 非遗: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2020-06-01

    赣鄱大地历经岁月的更迭与文化的传承,积淀了众多底蕴丰厚、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它们是赣鄱儿女共同的记忆和历史魂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努力保护非遗的原生环境,引导非遗传承人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一项项非遗“活”起来。

  • “非遗工作”与“非遗传承” 2020-06-01

    当我们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传承"二字是最常出现的词汇之一.在笔者看来,传承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延续和项目传承人"授徒传艺",另一是指政府部门"非遗工作".二者的目标、责任、实施、成果等种种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我们对二者之间的区别认识不清、模糊混淆,就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偏差甚至损害.

  •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020-06-01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非遗保护工作从单一的项目性保护转向关注遗产项目所孕育、依存发展的文化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的具体实践。经过10年的探索实践,目前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并已初见规模。在建设工作中,还需要加深认识,进一步厘清思路,明确目标,把握好方向。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非遗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管理工作的一些体会和思考,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最初建设背景、定位与目标、核心问题、文化特色、文化旅游与文化生态区关系、政府主导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有效途径。

  • 施予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演化博弈模型与演化路径研究 2020-06-01

    施予式保护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普遍采用的方式。在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政府部门对政绩的需求和非遗传承人对文化与经济利益的需求逐渐演变成一场资源博弈。构建施予式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复制动态方程、系统相图和雅克比矩阵等工具,分析了政府部门和非遗传承人之间群体博弈局势的变迁原理,最后,基于演化路径分析提出了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以期有效推动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 通过文化自愈机制来探索非遗的深层意义 2020-06-01

    自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非遗保护运动在中国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十多年了。国家、省、市、县级政府和有关机构投入了很大的财力、物力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并对挖掘、整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各地非遗名录中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在当代人的记忆中并没

  • 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暨主题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 2020-06-01

    2018年9月13日至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下简称“非遗博览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大全国性节会之一,非遗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自2010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