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98)
新闻(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98)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201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莆田木雕在传承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6-01

    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仍是一个新兴而未充分发展的领域,随着活态文化遗产 数量逐渐减少,保护非遗成为首要目标,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化,通过分析莆田木雕为例探讨非遗从传承人本体、社 会、政府层次的保护方法与形式,提出了非遗在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当下应采用改善传承人传承环境、传承人生产性保 护、数字化非遗以及有利性政策的方法进行保护与传承。

  • 数字媒体时代民俗类博物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分析 2020-06-01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多样性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尤其以手口相传的民间艺术为主要濒危对象。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借助各地民俗博物馆的兴起,通过藏品展示、民俗演艺等方式,让民间艺术重回人们的视线当中,对非遗的保护传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一些民俗博物馆开始尝试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对民俗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数字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数字媒体时代民俗博物馆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上面的表现,数字媒体时代民俗博物馆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意义这几个方面对数字媒体时代民俗博物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进行分析。

  •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技术,积极探寻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的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模式和方法,以提升蕴含东方特色的传统非遗项目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发展探究 2020-06-01

    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湖北省地方文化的特征,其传递出来的特有的筚路蓝缕的荆楚精神,影响着一代代荆楚大地儿女.文本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入手,探讨如何将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数字化保护技术相结合,并借助数字媒体方式将湖北非遗展示与传播,见证湖北现存民间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从而促进民族文化认同与地方文化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对策探究 ——以《老子传说》为例 2020-06-01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多种多样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要给予传承。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非遗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开始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并且成为探究重点。以《老子传说》作为主要案例,对数字化方式在非遗保护中的策略进行探究,从而促使《老子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 增强现实在民间工艺展示中的运用研究 2020-06-01

    文章对传统民间工艺进行数字活态化传承与研发,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突破其传统的静态保护和展示模式,重新挖掘传统民间工的时代价值,激发传统民间工艺的活力,使人们了解传统民间工艺真实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内涵。以体验为核心,将交互式增强现实技融入传统民间艺术的展示中,创新传统无反馈单向显示模式,提高人们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移动终端台、开发文创衍生产品,最大程度实现非遗文化传播和内容形式的深度延展。以AR技术及移动终端作为工具和载体,通过静态保护动态传承和开放性普及传播的形式,激发文化价值潜能,提升京津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的综合价值,为带动文化创意产做出积极贡献。

  • 基于VR技术下的少数民族节日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少数民族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是当前研究数字化手段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数字化生存现状,引入并阐述虚拟现实技术概况,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特点,探索其在少数民族节日中应用的意义和途径,论证虚拟现实技术在整个非遗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中的优势及应用潜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 ——以泾县油纸伞视频制作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包含着重大意义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见证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目前,非遗的保护手段主要是以提升认知、深化研究以及呼吁保护为目的 ,因此创造保护、传承、发展的良好氛围是非遗保护的必要条件之一。基于以影像为载体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的创新概念,以泾县油纸伞视频制作为例做研究,为非遗保护创造优良的传播环境、延展传播效果,有效并创新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