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98)
新闻(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98)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201 条数据

  • 木蜡庄傩戏的数字化保护与影像活用探究 2020-06-01

    数字化影像本身具有双重属性,可以记录正在发生的事件,也能对其进行传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数字影像不应该只是作为存储和保护的工具,还应实现其传播的价值,让人们关注和参与非遗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非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数字影像记录不仅仅是保护非遗的目的,更应该成为数字媒体语境下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 基于文化产业理念的水族马尾绣工艺设计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水族马尾绣依托贵州全域旅游的契机,以"非遗+文旅+文创"的商品化形式谋求传承与发展的动力。但是由于对民族文化本体的忽视,使得马尾绣的发展出现了价值定位偏离和文化消减等情况。从文化产业的理论视野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键首先是强化文化自信,其次是扩大文化认同范围;在技术层面则是大力推进马尾绣和水族文化的数字化转型,进而运用数字化技术与网络媒介,面向世界文化和艺术观念通过设计的方式创新和重塑马尾绣文化意象,从根本上激活马尾绣技艺的发展生命力。

  • 数字化音乐技术在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中的作用 2020-06-01

    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同历史时期流传下来的文明成果,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出现了种种问题,如何在当今时代下更好保护和传承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已经显得十分的重要。文章以数字化音乐技术为出发点,通过实例分析,探究了数字化音乐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新技术环境下非遗文化数字传播思路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部分,蕴含几千年深厚人文历史的无形财富,对国家文化持续发展有深远影响。作为人类文化的活化石,非遗的传播传承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在当前技术发展背景下,数字非遗已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手段,AR等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非遗文化传播强度。本文以博物馆非遗传播展示为背景,以传统戏曲为切入点,探讨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在非遗传播中的应用思路和作用影响。

  • 纺织非遗数字化保护平台建设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与传承已经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项十分引人注目的社会工程。纺织非遗作为一个大类因其资源丰富、易于生活化、产品化、产业化、市场化更受到社会上下的高度关注,尤其在助力扶贫与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可圈可点。因此,纺织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社会功能,需要立足现代社会转型背景科学研究保护传承的具体路径和可操作平台。

  • 音乐类非遗数字化展示的应用探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是在特殊情境下的一种时代传承的体现,具有稳定的实践性特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一直有序开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保护措施开始投入使用。不过对于某些类型的非遗来说,例如音乐类型的作品,使用数字化技术所能体现出的特征和效果比较有限,为了提升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考虑围绕音乐类非遗作品的数字化应用展开针对性研究,并结合相关技术方案的实践,制定合理的展示对策,为后续工作提供可操作性的参考。

  • 非遗传承中数字媒体艺术应用探究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应用数字媒体艺术,不仅是对传统媒体形式的创新,同时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提供了新的途径。从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概述出发,分析在非遗传承过程当中应用数字媒体艺术的重要意义,探究二者在融合过程中的策略。

  • 数字化背景下“非遗文化进校园”的传承教育创新研究 2020-06-01

    非遗文化是伴随民族的发展而逐步沉淀下来的无形的文化。我国现正处历史转型时期,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步消失,严重影响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建设。本文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在非遗文化进校园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地方高校实施非遗文化传承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创新策略,最后探讨了非遗文化进校园对高校教学的改革意义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