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5)
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5)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46 条数据

  • 浅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特征 2020-06-01

    非遗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支撑.当前还要充分的尊重非遗资源的地方性、稀缺性、差异性等特征,从"符号消费"的理念出发,最大限度的赋予非遗产品表征性和象征性,引导社会对非遗项目产品产生文化认同,采用生产性保护、创益性开发和现代化的利用方式,实现我国非遗元素与新型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相结合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探析 2020-06-01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必要性愈加显现。目前,我国非遗在经济价值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经济规模过小、传承机制不完善、缺少消费者体验、缺乏贸易平台支撑、缺少特色品牌等问题。所以非遗应从发展规模经济、激发传承活力、搭建体验式销售平台、建立跨境电商平台、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大力研究,力图促进就业,使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并举,非遗保护和经济开发并行。

  • 论社区教育与闽南非遗的保护传承 2020-06-01

    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区教育宝贵的天然教材,它凝聚了闽南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近几年,随着工业现代化以及城镇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快餐文化”使本就濒临消亡的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的冲击,保护与传承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应倡导将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融入到社区教育当中,从而唤起民众非遗保护传承的热情,投入非遗生产性保护,助力闽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 让非遗与旅游“亲密接触”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以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为例 2020-06-01

    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位于洛阳古城,是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的一期工程,为河南省重点PPP项目,园区占地面积7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园区以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填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承为主题,尝试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道路,将园区打造成为中原乃至全国最大规模、非遗产业化最为集中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非遗活态传承基地。园区自2017年4月开园以来,经常是游人如织,每逢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目前,园区引入国家、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余项,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成为洛阳市乃至河南省文化旅游新亮点。

  • “一带一路”背景下非遗IP创新案例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土壤,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非遗IP创新可促进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创新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本文结合非遗IP创新实际案例,通过对非遗IP创新类型及特点的分析总结,对“一带一路”非遗IP的创新开发与创造转化进行探索。

  • 让非遗与旅游"亲密接触"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为例 2020-06-01

    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位于洛阳古城,是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的一期工程,为河南省重点PPP项目,园区占地面积7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园区以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填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承为主题,尝试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道路,将园区打造成为中原乃至全国最大规模、非遗产业化最为集中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非遗活态传承基地.园区自2017年4月开园以来,经常是游人如织,每逢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目前,园区引入国家、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余项,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成为洛阳市乃至河南省文化旅游新亮点.

  • 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探析——以无锡惠山泥人为例 2020-06-01

    中国长期以来的现代化使地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去生存土壤。新时代复兴传统文化成为大势所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指明了"非遗"的发展方向。惠山泥人作为手工艺类"非遗"项目的代表,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和机遇。此类"非遗"的产业化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一方面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积极调动社会资本参与,调整"非遗"保护政策,实现长久发展。

  • 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探析——以无锡惠山泥人为例 2020-06-01

    中国长期以来的现代化使地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去生存土壤.新时代复兴传统文化成为大势所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的方针,指明了"非遗"的发展方向.惠山泥人作为手工艺类"非遗"项目的代表,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和机遇.此类"非遗"的产业化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一方面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积极调动社会资本参与,调整"非遗"保护政策,实现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