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07 条数据
-
佛山地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 ——“ 绯红”系列首饰设计 2020-06-01
设计说明: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本设计立足于广东佛山非遗文化"香云纱"边角面料进行的系列饰品设计,节省香云纱产品的产品成本。系列包含耳饰、手镯、等。本产品通过对文创产品设计得到对本土文化"香云纱"的传播,同时提升大众对广东佛山非遗"香云纱"文化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创作人才教育培养研究 ——以江西傩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为例 2020-06-01
本文围绕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创作人才教育培养展开研究,以江西傩文化及其传承为研究对象,对中国传统"傩艺术"资源进行挖掘,针对江西傩文化非遗的传承模式落后、传承对象缺失、传承地域局限等现实问题,总结出"傩艺术"的新发展、新特点、新需求,使其与新时代接轨,在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传承延续,让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创作人才感受到"傩艺术"所特有的艺术气息,为具有传统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创作注入新动力。
-
浅论非遗视域下中原曲艺文化的创新性传承 ——以“非遗有范儿”为例 2020-06-01
非遗有范儿是华夏非遗馆(中原馆)与河南范军艺术工作室共同打造的非遗活态传承保护演艺项目,旨在依托华夏非遗馆(中原馆)文化氛围浓厚的场馆优势,借助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河南曲艺领军人、非遗有范儿公益传扬人范军的影响力,深耕传统文化,以更加时尚新颖丰富的形式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以曲艺为主,又具有时尚感的文化艺术品牌。它由郑州嘉佰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全程运营,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市场化运营的非遗文化展示平台。
-
媒介融合范式中非遗民族志的应用与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硕果,自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至今,非遗保护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如今,非遗保护不再是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原生空间中进行唯其"本真性"深究,如方李莉所说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进入了"非遗保护的3.0层级"(1)。除了传承主体、国家在场、市场机制等保护与传承的动力因素外,如何借助影像视听手段记录和传承非遗文化,是目前非遗保护的重要研究命题。本文重点探讨"媒介融合"研究范式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元素在当代生活文化空间中的应用、传播与再生。
-
“后申遗”时代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进展* 2020-06-01
“申遗热”浪潮之后,“后申遗”时代来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成为热点。2016年、2018年调查了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建设非遗数据库的进展,文章统计分析其名称、项目数量、项目分类、著录字段等。研究发现:在省级公共图书馆中,非遗数据库建设仍与非遗名录机制联系紧密,但在申遗工作逐渐放缓的情况下,其建设随之延滞;非遗类目划分、数据库著录尚未有统一标准;省级公共图书馆未能参与和打通全面的申遗流程,数字化工作很难匹配“后申遗”时代的转型诉求。
-
传统与现代的共生:论手工技艺非遗资源的创造性开发 2020-06-01
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代代相传的内隐性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文明记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甚至科学价值。探索手工技艺非遗资源的创造性开发是实现对其保护和传承发展的题中之意,也是融入时代精神价值的文化自觉。本文立足手工技艺非遗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问题诊断,解释非遗融入时下文化生态的困局,提出从传统与现代共生的视角
-
太极拳申遗成功,传承从敬畏开始 2020-06-01
新闻事件:2020年12月17日,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广泛关注。入选世界非遗名录,即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太极拳申遗成功,意味着太极拳受到的关注度会更高
-
对传统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以北京丰台区三路居新善吉庆开路会为例 2020-06-01
三路居新善吉庆开路会是北京丰台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学术研究价值、生活实用价值以及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传承制度的革新、表演器械的改良、招式动作的创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海外影响力的拓展等进行研究,指出开路会这种传统非遗技艺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对传统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