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81)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81)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907 条数据

  • 努力做好新时代具有上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020-06-01

    自200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历经多年努力,中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 “非遗+旅游”再燃云南魅力 2020-06-01

    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人类文化多样性,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原文化部提出了“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3个重要理念。以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为重点的一系列工作次第展开,使得非遗回归生活,并且在当代生产生活中再现活力。随着旅游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非遗在旅游中的科学利用

  • 关于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你还有多少误读 2020-06-01

    我“过度强调原汁原味,会把鲜活的文化传统变成僵化的木乃伊。”“不是一个地方申报成功了,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成了他们独有的传统……”日前在沪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展人才培训班上,文化和旅游部相关专家的授课令人耳目一新。经过一周的学习,不少学员感慨,本以为对非遗的相关知识点了解得蛮透,没想到很多是误读。

  • 葛渔城·重阁会 2020-06-0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渔城重阁会在2017年12月29日晚亮相国家大剧院,参加了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人民献上节日的祝福。荣景玉:中共党员、退伍军人,现年40岁,廊坊市葛渔城重阁会会长,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廊坊市景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2006年河北省授予葛渔城重阁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位,2008年中宣部再次命名葛渔城重阁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 非遗再设计——首创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设计论坛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2020-06-01

    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彰显。可是,当下社会瞬息万变,许多新科技、新观念层出不穷,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创新非遗保护方式,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 2019年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在南平市建阳区举办 2020-06-01

    2019年8月5日至7日,由省文旅厅主办,省艺术馆(省非遗中心)、南平市文旅局承办,南平市文化艺术馆(市非遗中心)、建阳区文旅局协办的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在南平市建阳区举办。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林守钦,非遗处处长苏忠明、省艺术馆馆长陈秀梅,南平市文旅局局长徐勇、建阳区区长魏敦盛等领导参加开班式,全省各设区市、县非遗负责人及骨干参加了培训

  • 文化自觉视域下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的智慧结晶,非遗的产生渊源、传承脉络、情感表达及本身所蕴藏的文化本质和知识讯息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髓,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造成的文化生态失衡使非遗面临消亡的境地.非遗保护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特别是文化部门的高度关注.

  • 皮影戏进社区“非遗”文化显魅力 2020-06-0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是一种不能生搬硬套的“活”文化,它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现代社会,有些“非遗”正在悄无声息地落寞,那么如何更好地传承“非遗”?如何让“非遗”走进社区居民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