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81)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81)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907 条数据

  • 画唐卡,是自己的选择 2020-06-01

    走过暗的楼道,尽头拐弯,突然步入一处明亮之地。左面落地长窗,藏蓝色的窗帘拉了一半,窗下一个少年,坐在藏式座椅上,身体前倾,正对着画布专注勾勒。黑色渔夫帽,高鼻浓眉,牙齿雪白,在金色阳光里他就像藏族版吴亦凡。右面展示柜,雕花漆画,色彩与座椅上的暗红绣花毡子配应。这里是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基地,位于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创始人唐卡非遗大师罗珠巴松有事外出,《中国青年》记者釆访了少年的老师、巴珠的哥哥——桑杰,探寻年轻人对唐卡(藏式绘画)文化的继承

  • 文化资讯 2020-06-01

    (9月16日——9月30日)1.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完美落幕! 82万人次参观参与盛况创历年之最9月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闭幕并举办总结会,公布了传统工艺比赛结果。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9月13日至17日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5天里,博览会共吸引82万人次参观参与,规模和盛况创近年来山东举办文化类博览会之最。

  • 非遗如何传之有道 2020-06-01

    目前,我国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10万项,其中国家级的有1372项,39项非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当下,“酒香也怕巷子深”,非遗传承既需要保护凝聚着先辈智慧的传统技艺,也需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让非遗融入人们生活。

  • 国家级非遗“嘎尔”传习基地挂牌 2020-06-01

    为了进一步体现"嘎尔"代表性传承人及项目持有人的主体地位,遵循非遗的传承规律,6月8日上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嘎尔"传习基地挂牌仪式和"嘎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收徒仪式在西藏自治区藏剧团举行。活动现场,自治区藏剧团和拉萨市城关区娘热民间艺术团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嘎尔传习基地"称号。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团长班典旺久等4人成为"嘎尔"新的传承人。"嘎尔"作为西藏艺术的精粹,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嘎尔"历史

  • 巧裁精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20-06-01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因为其自身的独美价值、悠久历史,深受青睐,是我国民间艺术瑰宝,更是民族艺术中的璀璨奇葩。"一切教育从娃娃抓起",为让小学生们了解历史,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传统艺术教育内涵,北京市崇文小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置为课程,引进小学课堂,邀请各个领域的"非遗"文化继承人进校为学生教授非遗课程。这其中就包括剪纸艺术。

  • 定州市政协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座谈会 2020-06-01

    近日,定州市政协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座谈会,市政协副主席苏月兰主持会议。会上,听取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对非遗保护利用工作的介绍,非遗传承人做了典型发言,大家就非遗保护工作提出意见建议。近年来,定州市相关部门充分履行职责,加大宣传力度,非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意识进一步增强。

  • “非遗”保护,在摸索中前行 2020-06-01

    在对“非遗”保护方面,我国所做的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越来越少,有些记忆甚至已经彻底消失却全然不被察觉。几年前的一场官司,苏绣《贵妃醉酒》被诉侵权,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创作理念与现有法律“冲撞”的难题,当事人双方对“苏绣”技艺的知识产权概念的不同解读,引发了一次不小的“地震”。此案引起人们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一方面的确面临着诸多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显露出法律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盲区”。

  • 宁夏:征集非遗资料,开展抢救性保护 2020-06-01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馆工作人员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就全区非遗建档工作进行调研,并接收征集相关资料。据了解,从2007年自治区政府公布的第一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