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81)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81)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907 条数据

  • 文化之美 漆心可见——雪花秀携手清华大学共同保护和复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6-01

    3月22日,《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签约仪式暨主题论坛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未来5年,雪花秀将进一步承担品牌的社会责任,传播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持续保护和复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致敬匠心文化让美丽无处不在“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谦恭”,每一件传统工艺作品都饱含着感人至深的匠人精神。真正的传统手工艺大师谦虚厉行,从不炫耀自我,这正是成熟的人生态度和刚直的艺术精神

  • 湖北近代手工艺人研究——以竹器名匠章水泉为例 2020-06-01

    在当前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下,传统手工艺因其造物致用而备受重视。我国几千年的手工艺文化发展至近代已日臻繁盛,手工艺人成为手工艺文化传承的主体,其用一双巧手带给人们便捷、精致的生活。湖北近代手工艺繁盛,屡获国际殊荣,章水泉因技艺精湛而成为湖北近代手工艺人的杰出代表,在其晚年受到政府极高礼遇。通过研究章水泉的手工艺生涯和精湛技艺,可以窥知湖北近代手工艺和手工艺人的概貌,亦为当下非遗保护、艺人传承提供借鉴。

  • 非遗传承人——“康巴汉子”东周的红陶合作社 2020-06-01

    随着“非遗进校园”项目的浪潮,清华大学也迎来了一批来自青海玉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些来京参加“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非遗传承人,于2017年10月8日在清华美院A区一层展厅进行了作品展示与现场交流活动。现年44岁的东周就是其中一员。

  • 福建:海丝非物遗产展 2020-06-01

    12月11日-15日,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福建泉州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117个项目参展。本次展览突出非遗整体性保护成果展示、非遗项目活态展示、非遗产品及衍生品开发和生产性保护技术创新交流展示三大特色。

  • 以“木活字”为例谈非遗名称与商标注册 2020-06-01

    伴随着“生产性”[1]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走入市场。商标作为企业的名片,有助于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但同时也引起了非遗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争议。例如,浙江省瑞安市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技术”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的全部传承人为达到生产性保护的目的,组成了瑞安市活字印刷协会,并考虑以市场化的方式活态传承和自我生存。但是,他们发现,以“木活字”三个字出现的商标已经

  • 剑川白族布扎带头人刘丽湖 2020-06-01

    《剑川县志》载:端午节……剑川儿童有的手戴内装香蒿的丝绣猴、虎、狮、兔、太极、童子、金鱼、绣球、西瓜籽、花串等布扎饰物,玲珑可爱、香味扑鼻。相传此等吉祥物可以驱瘟辟邪,保护儿童健康。剑川布扎作为一种艺术,随着民俗延续至今,现已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剑川县也因此产生了各级布扎非遗传承人多名。1959年出生于剑川县甸南镇沙尾登村的刘丽湖就是早期被省文化厅、省民委命名为云南省民间

  • 走进西藏非遗 2020-06-01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西藏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区,非遗项目丰富多彩、历史悠久。2005年,西藏全面启动非遗资源普查工作,前4批区级非遗项目达323个。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达460项。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西藏各地围绕“多彩非遗,美好生活”这一主题同步开展近80项系列宣传活动,展示近年来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宣传和普及非遗保护相关知识,营造全社会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

  • 印尼钱币上的民间舞蹈 2020-06-01

    印度尼西亚被誉为"世界人类学博物馆",同时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2016年,印尼发行了新版全套7枚卢比纸币,展现了本国各地区、各族群多姿多彩的民间舞蹈,在世界钱币界掀起了一股清新的非遗艺术风。印度尼西亚的民间舞蹈反映了印尼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据资料显示,印尼有超过700个族群,每个地区和族群都有自己的舞蹈,共有超过3000种原创舞蹈形式。这些舞蹈在政府的支持和运作下,通过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