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81)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81)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907 条数据

  • 全民参与非遗记录工程的加拿大经验 2020-06-01

    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是非遗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任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的记录、保存和传播工作已成为非遗保护的一个重点。2017年,我国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这项基础性保护工程,有利于及时、完整地保存当代仍旧活态存在的非遗项目及其环境,也有利于形成全民参与非遗传承的良好氛围。加拿大全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可以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 江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产业化研究 2020-06-01

    本文从传承发展与产业化的角度近距离观察当前江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近况,通过从典型性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的整理到分析,从传承人的保护到原生态与活样性的传承发展,从某区域的地方艺术形式到各地间的文化交流,从以非遗传承人为核心能量发展为民间艺术、舞台表演、课堂文化的发展样态,到从单一的艺术形式走向多样化的融合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意在对江西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积极能动地发挥音乐类非遗的时代性特点,促进新时期下音乐类非遗产业化发展贡献点滴力量。

  • 《辽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出版 2020-06-01

    由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组织编辑整理的《辽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以下简称)于近日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概览》收录了辽宁省内23个国家级和51个省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考据翔实的史料、质朴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多视角诠释了辽宁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流变性、地域性和民族性,详细介绍了遗产名录的历史沿革、分布区域、项目特色、文化内涵,是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一次科学整合,融学术性、史料性、可读性为一体,对今后的非遗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 牛乐:发挥学校平台优势 促进非遗活态发展 2020-06-01

    牛乐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所所长,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咨询专家2015年起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由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发起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工作,也是我国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后来的发展证明,研培计划的实施契合了《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

  •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标准(三) 2020-06-01

    优秀的保护实践活动不仅能为人类留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可作为参考,帮助各地的人们更好地保护非遗,交流文化。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挑选了最能体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项目集结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快来了解一下吧!

  • 从太和清音进校园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 2020-06-01

    当前,太和清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大多是在太和清音保护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进行。而现今太和清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日渐枯萎,理论研究工作难以保证太和清音“活化石”式的传承。本论文致力于为太和清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寻找新的方式和方法,力将为太和清音非遗的保护传承拓展更多更大的平台,使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奇葩”重放光华。

  • 农遗出良品 文化传千年 ——第十七届农交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展区侧记 2020-06-01

    伴随着欢快的旋律,身着哈尼族服饰的少女载歌载舞,演绎着来自哈尼梯田稻作系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古歌》,很是"吸睛";3米多长的黑龙江方正剪纸,内容丰富,工艺细腻、制作精美,展示着农民丰收的喜悦,引来参观者驻足欣赏;哈尼梯田红米、青田田鱼、敖汉小米、从江糯禾、崔庄古冬枣、铜陵白姜等琳琅满目的遗产地农产品,占满展台,令人目不暇接……在第十七届中国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合与嬗变* 2020-06-01

    发展问题虽是联合国的支柱性议题之一,但文化对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非自始就得到认可。长期以来,肯定与否定文化多样性价值的观点同时并存、相互对立。这种转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世界文化发展十年"(1988-1997年)为契机,文化之于发展的重要性终得肯定。在20世纪90年代末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要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国际政策目标影响下,"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概念被引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中。受制于"文化与发展"国际议题的讨论进程,可持续发展理念进入非遗领域后呈现出活跃、停滞、再活跃的阶段性特点。自2016年修正《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新增可持续发展专章后,该理念在近年非遗名录评审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如今,可持续发展更被认为是国际文化遗产法的一项法律原则。在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十年(2021-2030年)的国际背景下,保护非遗的意义将进一步得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