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以文化力提升坭兴陶产业竞争力 2020-06-01
坭兴陶是广西钦州的艺术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极具特点,随着其进入非遗名单,知名度也随之有所提高,在近年来政府和民间艺术家的支持下,坭兴陶产业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总体来说,其产业竞争力还比较弱,如何提高其产业竞争力是钦州坭兴陶继承和发展的关键.本文,笔者站在文化的角度,共同探讨从文化力上提升坭兴陶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策略.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栏目约稿启事 2020-06-01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从2020年第5期开始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栏目。本栏目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兰州文理学院合作创办,以黄河流域甘肃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研究对象,延及中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着力呈现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提升非遗学术研究水平,推进黄河流域甘肃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和综合开发利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非遗的学理性研究,推动学科建设。
-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2017年度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项目征集通知 2020-06-01
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由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于2008年8月8日在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立了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用于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工作,这是国内第一家由民营企业设立的非遗专项基金。柒牌集团为第一期(2009-2013年)柒牌基金捐款500万元;第二期(2014-2018年),每年捐款70万元。近十年来,已资助来自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教师和其他学者申请入选的88个重点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栏目约稿启事 2020-06-01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从2020年第5期开始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栏目。本栏目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兰州文理学院合作创办,以黄河流域甘肃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研究对象,延及中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着力呈现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提升非遗学术研究水平,推进黄河流域甘肃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和综合开发利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非遗的学理性研究,推动学科建设。鉴于各位在非遗专业研究领域的造诣,谨向大家约稿。恳请您在百忙之中不吝赐稿!非常感谢!希望本栏目能在您的帮助和支持下不断成长,得到大家的认可。
-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2018年度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项目征集通知 2020-06-01
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由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于2008年8月8日在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立了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用于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工作。这是国内第一家由民营企业设立的非遗专项基金。柒牌集团为第一期(2009-2013年度)柒牌基金捐款500万元,为第二期(2014-2018年度)捐款350万元。十年来,已资助来自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教师和其他学者申请人选的96个重点
-
从歌王大赛“壮族三月三”赶歌圩看广西“非遗”歌舞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应用 2020-06-01
当代文化发展突飞猛进,以致于我国很多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较严重的流失。为保护广西"非遗"歌舞的特有文化,当地政府也推出了多种方式对"非遗"歌舞文化的传承进行宣传与保护。本文以广西武鸣区第十一届歌王大赛"壮族三月三"赶歌圩为例,浅谈广西"非遗"歌舞保护现状与传承意义,整理分析广西保护"非遗"歌舞传承与创新的方法,探索出更多对"非遗"歌舞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式。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命运 ——在“大匠至心”非遗传承发展杭州沙龙上的发言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短短数年时间里成为我国各地、各民族以及各领域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大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非遗是一项与广大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重大意义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根脉,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日益深入人心,各族人民进一步提高了对非遗保护的认识,自觉地、热心地投身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这是时代的赐予,也是非遗的幸运。
-
非遗传承创新与大学生传统思想文化教育的路径思考 ——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阴平毛笔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行文中简称为"非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高校作为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肩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阴平毛笔为例,论述非遗传承保护与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一、阴平毛笔的非遗传承与创新峄县(今称峄城)阴平毛笔制作技艺起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