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缠闭门 2020-06-01

    缠闭门为缠门、化门的合称,自清杨德三传至今已三百年历史。缠闭门有四大绝学:武术、易学、武医和丹道,易学又叫北斗星巽离易学。其武术、易学、骨伤科都被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响应政府对非遗的指示“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缠闭门传人还先后成立了广安市缠闭武术研究会和广安市北斗星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分别从事武术和易学的推广应用。

  • 以『匠心』刻木的艺人——段四兴 2020-06-01

    剑川自古以木雕技艺精湛而著称,唐宋时期,剑川木雕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经典作品不断问世。剑川木雕艺人的足迹留遍祖国大江南北。1996年,剑川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2011年,剑川木雕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2017年底,剑川县共有各级木雕非遗传承人80人。得知省级非遗传承人段四兴名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便跟他约好时间,到剑川兴艺木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去采访他。

  • 非遗视野下河南“官会响锣”的历史性研究 2020-06-01

    官会响锣是流传在河南东部农村地区以“三眼枪”搭配锣进行表演的民俗活动,演变至今成为一种独具豫东风情的以手持锣为道具的汉族民间舞蹈,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立足非遗视角,跟随历史的脚步,挖掘官会响锣的形成渊源,梳理其发展历程,结合当下的发展现状展开思考,为更有效地保护并传承官会响锣这一非遗项目提供参考。

  • 这里是南京style——记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白局社团 2020-06-01

    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离我们有多远?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的同学们告诉你,"非遗"就在身边. 每周三的下午,十三中锁金分校的音乐教室里就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唱声,那是白局社团的同学们在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学唱南京白局.南京白局诞生于600多年前的云锦织工坊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音乐教师乐康的组织带领下,白局社团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春秋.乐老师最早的学生之一夏天,现已成长为一名专业的白局演员,是南京白局市级传承人.他每周都回到母校给现在的学生教唱,古老的白局在"锁中"的校园里一届又一届传承着.

  • 万木繁华雨当先——《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序言 2020-06-01

    风起云端,水激石涧。张西昌博士的《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即将出版,这是一件期待已久的喜事。喜之所在,是他多年从事民间艺术研究,对弱势群体的手工艺匠人甚为关注。这些绝大多数生活在底层的艺术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着自身的生活状态,也支撑着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非遗”保护工作便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推进和高度重视,其概念为国人所熟知,同时也

  • 宁夏传承非遗根脉的生动实践 2020-06-01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全面落实中央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针政策,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积极适应发展新常态,在项目和传承人保护中不断探索,更新保护理念,建立了"见人见物见生活""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和"非遗+"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致力于创新保护方式、拓展传播空间、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夯实保护基础、丰富展示活动、推进融合发展

  • 塞上文化瑰宝包头剪纸 2020-06-01

    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大地上,在塞上工业重镇、草原钢城包头,生活着31个民族300万各族群众,这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分布广泛、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截至目前,包头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自治区级13项,市级67项;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自治区级36人,市级130人。其

  • 杭州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大会圆满落幕 2020-06-01

    近日,杭州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大会在江干区圆满落幕.本届大会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江干区主办,包括节目展演、项目展示及游戏竞技三个环节,集中现场展演《幸福莲响》《淳安竹马》等全市8个非遗传统体育项目;静态展示王星记扇、江干古木船等31个非遗项目;举行钻长凳、踢“房子”等7个非遗传统游戏项目.全市13个区县市800余人参演,5000余位市民现场观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