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75 条数据
-
非遗传承,“退出”也是一种保护 2020-06-01
2001年,自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我国正式开启了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遗保护工作。2007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并于翌年发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此后,全社会
-
永年西调历史发展时期划分之我见 2020-06-01
目前,已发表的文献中对永年西调历史概况的梳理较为粗略,对一些重要的历史环节记载模糊,也未对永年西调的历史时期进行科学划分。笔者通过考察和走访,对河北省邯郸市的地方戏曲剧种永年西调的历史概况进行了研究。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笔者采访了永年西调唯一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海臣老师以及永年西调省级非遗传承人赵金娣老师,通过两位非遗传承人的亲身经历,还原、梳理出一个永年西调的艺术形态流变及发展的确切时间线。
-
迎世遗·非遗传承健康生活——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福州三坊七巷圆满举办 2020-06-01
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各设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福州古厝保护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茶叶学会、福建省老字号协会共同协办的“迎世遗.非遗传承健康生活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于6月13日在福州成功举办。
-
传承非遗也要不忘初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汉语中本来是一个略显怪异的词,但因为种种因缘际会,在近年来日渐变得深入人心。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了社会各界的一个共识。不过,相对于社会实践的热闹,对于非遗本身的深入思考却并不多见。对于非遗保护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比如为什么要保护,哪些值得保护,评判的标准又是什么?如何恰当地保
-
浙江老手艺人“转型记”:革新传统技艺 贴近现代生活 2020-06-01
用竹镊将头发丝粗细的篾条经丝纬丝垂直相交、来回穿梭,在张心荣的手中,一幅渔民牧海图逐渐勾勒成型。张心荣是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山竹编传承人。他将传统手工艺与中国传统书画合璧,创作平面竹编书画作品,推动象山竹编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工艺品再到收藏品的转型,破局传统非遗日渐式微窘境,为这门老手艺注入新活力。
-
张春丰:黑土地上升起的新“转”星 2020-06-01
东北人的标签,能跟小鸡炖蘑菇、酸菜炖粉条耳熟能详的,怕是那"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二人转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艺术,塑造了兼备"说唱扮舞绝"各项绝技绝活儿的民间达人形象,烘托出了东北这片黑土地上火辣辣的乡土乡情,二人转越发成为东北人行走江湖的骄傲。2006年,这一具有200多年历史、传承群体众多、影响力广泛、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5年,来自于铁岭民间艺术团、出生于1980年的张春丰被评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一位年轻的非遗传承人,爱与被爱、成全与被成全的故事在他们之间上演着。
-
中国篆刻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 周年访谈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作为2009年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名录项目的牵头社区(群体),十年来,贵单位在确保项目存续力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怎样的保护成果?骆芃芃:十年来,中国篆刻艺术院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遗保护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在确保中国篆刻存续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讲好黄河故事 传承多彩非遗——黄河流域九省(区)传统戏曲保护联盟启动仪式暨首届“九曲黄河多彩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在渭南举办 2020-06-01
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展示黄河流域九省(区)多元、多样、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非遗的活态传承和行效利用,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黄河九省(区)传统戏曲保护联盟启动仪式暨首届"九曲黄河多彩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在华阴市西岳庙广场举办。本次活动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渭南市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陕西省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华阴市人民政府、华山景区管理委员会、华山旅游集团公司华旅集团、西岳庙文物管理处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