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75 条数据
-
“文化自觉”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以国家级非遗“赶茶场”为例 2020-06-01
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构者和传承者,唯有民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感的回归,才能实现非遗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存续和活态保护。文章阐述了"文化自觉"的理念以及其在非遗保护中的倡导,在对国家级非遗"赶茶场"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非遗传承的关键在于:非遗和民众生活的强关联性,民众对非遗传承的自主选择以及非遗传承路径的创新。
-
“非遗文化进入校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研究 2020-06-01
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是一个庞大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不仅给世界留下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价值连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伟大祖先智慧的结晶、心血的凝结、创造的沉积;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文化生命力的凝聚,是打开我们国家文化密码的钥匙;蕴含着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意志;体现了我们国家人民独特的思维机制和文化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展示我们生命生生不息、文化源远流长的神秘卷轴。本文针对非遗文化的基本情况以及它的保护和传承进行分析、提出策略,希望可以让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
城市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实践研究——以衡水民间音乐非遗项目为例 2020-06-01
在城市文化进程中,大运河推动了沿线城市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处于大运河北段的衡水地区在城市运河文化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大运河文化记录了沿线城市的兴衰,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社会的变迁,所以说,大运河文化对沿岸城市文化发展进行了很好的诠释。现今,衡水地区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的城市区域之一,对于大运河沿岸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播、传承以及发扬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对衡水大运河文化对非遗民间音乐的渗透与影响和衡水大运河文化视域下民间音乐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衡水地区要结合当前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形势,抓住城市运河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契机,提升大运河衡水段民间音乐的文化价值,以带动城市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稳步前进。
-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及创新——以西北民族大学非遗培训为视角 2020-06-01
甘肃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省区,2015年西北民族大学申请承办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成为全国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高校。文章以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为基础,结合两期洮砚及砖雕传承人培训及课程设置,通过分析非遗项目,创建非遗传承人和高校互动的模式,阐述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在具体分析非遗课程的基础上,对非遗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加以探索,旨在为甘肃非遗的研究发展提供支持。
-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赤峰市非遗保护传承的田野调查为个案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存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受冲击甚至消解的现象,对其保护工作的开展及工作方式的创新已迫在眉睫。内蒙古赤峰市历史悠长,文化底蕴丰厚,赤峰先民在这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主要以赤峰市非遗保护传承的田野调查为个案,对赤峰市的非遗保护传承现状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调研,从而有助于保护政策的制定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
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实践分析 ——以东莞市莞城非遗文化的推广为例 2020-06-01
本文主要从东莞市莞城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角度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意义和必要性,紧接着阐述了当下"莞城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成效,进一步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可行措施,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音乐非遗的活态传承路径——以沧州音乐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2020-06-01
沧州城市因运河而兴,其音乐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是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如何保护、利用好这一资源是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保护传承利用的有效举措。目前应该吸纳并实体呈现大运河融通之道,应该政产学研用结合率先打造京津冀一体化大运河文化游学带,利用数字技术把非遗经典曲目演出来,打造研学营地让非遗表演场景与个体感悟融起来,逐步形成学习、体验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活态传承保护体系,使大运河文化生生不息。
-
释放非遗文化新活力 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衡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改革创新纪实 2020-06-01
老哥,你们唱的是么子调?听哒啰,我们唱的是乡音乡调乡情乡味土老巴子咯……这首创作历时两年的《岳北山歌》在2009年10月湖南省第三届艺术节中,获得演出金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奖,并于2010年4月代表湖南省获得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原本束之高阁的非遗文化在衡山经过改革创新焕发出了鲜活的生命力,得到了原国家领导人李长春、贺国强、原文化部长孙家正等的充分肯定。创新发展,重新焕发非遗活力近年来,衡山县文化馆对衡山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