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75 条数据
-
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 ——以靖江蟹黄汤包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与实践领域,其一方面,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文化创意产业焕发生机,为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经济建设注入丰富的元素。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学习、思考,以靖江蟹黄汤包为例,对其非遗制作技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以期能为我国各类非遗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提供参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剪纸为例 2020-06-01
文章重点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并以剪纸为例,列举并分析与非遗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路,指出当代设计可将非遗作为独特的资源和概念,转化为文创产品设计,文中对于非遗与文创设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亦有阐述与思考。
-
复州皮影非遗传承与大连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推广与当前脱贫工作的有效结合,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契合扶贫工作的灵魂精髓,从文化角度、扶智角度开创了扶贫工作的新局面.作为大连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工艺的复州皮影与扶贫攻坚有机结合,将同时对该非遗项目的发掘、保护、发展及文化扶贫工作的推进产生深远影响.
-
基于SOA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系统解构 2020-06-01
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不断增加,许多学者纷纷对保护非遗做出研究,本文在汲取前人研究经验的情况下,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系统,并尝试利用SOA系统解构方法,对非遗的文化生态系统进行解构,探寻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交互关系,旨在对非遗的研究上有新方法的推进,并对非遗的保护与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
知识产权文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在基层工作中存在诸多难点问题,导致非遗项目保护工作存在诸多困境,知识产权文化视角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更高的工作要求。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知识产权视角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措施,以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目标的实现。
-
绿色生态文化体系视角下雄安新区白洋淀芦苇画可持续发展述评 2020-06-01
白洋淀作为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的重点生态涵养区,承载着展现雄安文化的重任,而作为白洋淀绿色生态文化体系的代表,同时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洋淀芦苇画,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实现绿色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媒介。通过政策支持与保护利用、提升企业发展战略、加强人才管理、创新绿色生态水乡生产技艺、发展非遗项目创意设计、接轨国际业态需求,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统筹了文化要素资源,推动了地方经济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打造出具有雄安风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现了自觉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的有效统一。
-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市场发展研究 2020-06-01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江西非遗)是最具江西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独立艺术形态,它将传统与现代接通于当下,是赣文化传统与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文章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市场发展方向,然后分析了政府扶持下的江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方向,最后从多业态联合角度分析了江西非遗音乐市场的发展。以此发挥其在文化市场上的公共作用,不断深化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社会大众整体文化素养及精神品位的提升,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艺术的认同、自信和自豪感。
-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市场发展研究 2020-06-01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江西非遗)是最具江西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独立艺术形态,它将传统与现代接通于当下,是赣文化传统与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文章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市场发展方向,然后分析了政府扶持下的江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方向,最后从多业态联合角度分析了江西非遗音乐市场的发展.以此发挥其在文化市场上的公共作用,不断深化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社会大众整体文化素养及精神品位的提升,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艺术的认同、 自信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