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

共检索到 287 条数据

  •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问题探析——以上海为例 2020-06-01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的关系来说,一方面,前者极具旅游开发的价值和条件,有着较大的旅游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后者也为前者提供了新的活动空间和市场平台,为其活态传承带来了新的动力和生机。本文以上海为例,对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实现非遗保护和开发的有机结合:①要加大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力度,重构和拓展旅游开发模式;②要关注旅游市场的培育,使之成为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平台和发展动力;③要建立以传承人为核心的活态保护体系,实现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是遗产研究的重要领域,备受学者们的关注。本研究以CNKI数据库核心子库和CSSCI子库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科学计量分析工具进行机构合作网络分析、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以及借助Carrot软件进行主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经历了三个时期,目前有下降的趋势;高产出的机构较多,但机构间的合作较少,在该领域有少数机构具有较高的影响力;高产出作者较多,高产出和高突显性作者一致性较高,但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也没有形成相对稳固的学术团队;高频关键词和高突显性关键词一致性较高,保护自始至终是非遗研究的主旋律,目前非遗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遗的空间分布和文化生态等方面。

  • 中原地区非遗文化旅游IP的开发策略 2020-06-01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趋于危险的边缘,深层原因是其内容表达、形态构成、审美风格等未能融入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播和发展体系。而产业大融合趋势下,IP在文化产业中的核心地位愈发凸显。文化旅游IP作为新的文化形式,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在非遗保护的语境中,借助IP这一全新的综合商业模式进行链接创新,在研究非遗旅游文化IP自身特质的基础上,利用中原地区丰富的非遗资源,促进其与旅游产品间的转化,对实现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2020-06-01

    本文首先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分类,包括民俗节庆活动类、民间表演艺术类、口头传统表现类等五大类。接着阐述了海盐县地理概况及非遗开发现状。最后提出了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具体模式,包括博物馆模式、组合开发模式、工艺生态园模式、旅游商品模式和主题文化模式。

  • 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探索 2020-06-01

    作为宝贵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樟木头镇作为东莞市唯一的纯客家镇,有着极富特色的客家文化资源,其中麒麟舞、麒麟制作、客家山歌、糍粑制作技艺等非遗异彩纷呈.然而,随着城镇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传统农业生活在东莞的历史舞台加快了退出的速度,令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传承受限甚至濒临失传的困境.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走出一条非遗保护及传承的新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 乡村振兴战略下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济开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宁波作为国家重要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区之一,有着丰富的非遗旅游开发资源。本文通过对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优缺点作探讨,可以为其它地方"非遗"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 基于旅游产品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探析 ——以大同市为例 2020-06-01

    随着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渐渐活跃在文化遗产的舞台上,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其潜在价值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旅游发展态势良好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品化便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大同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融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生机和活力与大同市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本文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基本内涵,剖析了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品化现状及弊病,提出通过展馆建设、旅游演艺、节事旅游、旅游纪念品、非遗街促进和完善大同市非遗旅游产品化的思路和建议,旨在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共同体,发展特色旅游,促进大同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以孝文化成语典故为例谈挖掘成语典故与新农村建设 2020-06-01

    浙江成语典故品味高雅种类丰富,具有区位资源优势,深入挖掘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成语故事与解读浙江历史、回味记忆乡愁、弘扬传统文化、建设新农村融为一体,提高当地居民“非遗”保护的自觉性,促进当地政府加强“非遗”保护,深化乡村旅游内涵,提高景区管理水平,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