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

共检索到 287 条数据

  • 陕西省省级非遗项目的旅游响应研究 2020-06-01

    研究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提升以非物质文化资源为精髓的陕西省品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次研究主要探索了非遗与区域经济和旅游间的响应关系,研究发现省级非遗的申报成果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发展水平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 传统文化与山水问的"联姻"——探索酒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模式 2020-06-01

    辽宁道光廿五酒作为全国唯一传承满族酿酒技艺的非遗项目,所具备的历史、文化、科研、社会价值在辽西乃至东三省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多元素文化的交融,除了满足消费者单一的饮食文化需求之外,道光廿五白酒传统酿制技艺作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项目,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纽带,在深层次的挖掘其文化内涵与经济价值同时,如何利用其成熟的产业化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助推区域产业结构化调整,有效的与当地旅游产业对接,推动酒文化旅游向前发展,实现人文与旅游产业链相结合的模式,是值得我们考量的课题.

  • 一场非遗的盛宴 2020-06-01

    坐下来聊一聊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12月2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潍坊市文化馆、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青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协办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现场经验交流活动在青州市举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化馆、省非遗保护中心有关人员,潍坊市、青州市有关领导,各市文化和旅游局分管领导及非遗科(处)长,全省各文化生态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的分管领导及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同志,以及潍坊市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分管领导及非遗工作者等参加会议。

  • 旅游开发中“非遗”保护的资源整合与文化空间再造 ——以“山西非遗里的四季”研学活动为例 2020-06-01

    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展"非遗"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和其文化空间再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过程中,侧重"非遗"历史文化价值与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的统筹结合,可以加强对"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收入、游客的互动参与,都可以增加"非遗"项目的实践频次,形成"非遗"存续的新生态。其间要避免"非遗"的破坏性开发,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开发的耦合逻辑 ——以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实践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乡村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过去数年全面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对实现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作用,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作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融合机制时,要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旅游开发的多元监管制度;要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核心基因,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构建"三位一体"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模式;要创新社区居民参与机制,拓宽居民多元参与渠道;要推动"点面"相结合的"农+旅+非遗"融合等机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化和利用是我国文化旅游产业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命题。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内蒙古为例,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旅游业发展相关数据,对内蒙古非遗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变动进行定量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内蒙古非遗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时空变化的原因及启示。

  • 当代语境下古镇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实践路径 ——以昆明官渡古镇为研究对象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古镇的一张名片,随着市场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囊括到旅游产业中作为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如何在新的语境下,始终保持非遗的在场,成为政府、学者与民众所关心的话题。近年来,昆明官渡古镇从区域地理位置出发,因地制宜,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探索出一条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又契合非遗本身的发展之路,即文化空间构建、家园遗产重塑和发展遗产旅游三条实践路径。文化空间的构建保障了古镇非遗生存的社会文化空间;家园遗产重塑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居民和游客对古镇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性;遗产旅游的发展可以对古镇非遗进行有力宣传,同时也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积累资金,这三条具体路径为其他区域的古镇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 基于地域性的武夷山竹筏育制场设计*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自身的独特魅力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国内不少旅游景区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新的旅游景点进行打造,与其配套的非遗展示工厂便随之出现。由于产品本身独有的地域特性和建筑所处的特定环境,位于景区内部的非遗展示工厂在创作层面往往对建筑地域性有着极高的表达诉求。通过对武夷山景区内部的非遗展示工厂竹筏育制场的详细介绍,从地域性视角对该项目进行了深入评析,为未来国内景区非遗展示工厂的地域性创作提供一定的启迪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