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
新闻(2)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
政策法规(1)
非遗资讯(1)

共检索到 289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以安徽池州为例 2020-06-01

    文化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非遗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着诸多困境,以安徽池州为例,非遗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着规划与资源整合相脱节、资源与品牌构建不协调、利用与创意发展不适应等困境,强化资源整合、注重品牌运营、坚持创意发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开发的具体路径。

  • 基于非遗保护视角下的旅游虚拟体验产品与衍生品开发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一直是国家的重点工作,在目前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有许多诸如受众群体偏窄、传承收时空限制、大众关注度低和消费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基于非遗保护视角对其下产品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非遗旅游虚拟体验产品的开发策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产品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 依托历史街区开展非遗体验旅游的意义与可行性 2020-06-01

    针对当前我国历史街区忽视无形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生存传承濒危等问题,本文提出"依托历史文化街区的有形建筑开展非遗文化体验旅游"的构想。这种模式不仅具有助力历史街区的活力复兴、所在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创新和旅游附加值的提升等多方面现实意义,还具有对接市场需求、实现街区与文化互补融合以及顺应平台经济规律等多方面的可行性。

  • 旅游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 2020-06-01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是旅游院校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以桂林旅游学院为案例展开研究,分析旅游、教育、文化三者之间的联系,阐述旅游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重要意义,并针对该校在传承中存在的资金匮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训实验室建设有待完善、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兴趣等问题,从深化校政企合作、打造旅游演艺实景演出、完善专业及课程设置、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提出加强和改进非遗传承的对策,以期实现文化、教育、旅游的协同发展,为旅游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提供借鉴。

  • 让非遗与旅游“亲密接触”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以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为例 2020-06-01

    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位于洛阳古城,是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的一期工程,为河南省重点PPP项目,园区占地面积7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园区以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填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承为主题,尝试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道路,将园区打造成为中原乃至全国最大规模、非遗产业化最为集中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非遗活态传承基地。园区自2017年4月开园以来,经常是游人如织,每逢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目前,园区引入国家、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余项,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成为洛阳市乃至河南省文化旅游新亮点。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的对接模式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社会的产物,具有手工作坊式生产方式、小范围学徒式传承以及定点式销售等显著特点。当非遗试图进入产业化浪潮时,沿用已久的固有模式成了樊篱,一部分非遗难以进入产业化流程,一部分非遗则吸纳新的要素、技术和形态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模块。从使用与满足角度来看,这一部分的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接模式探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 福建自贸区闽台非遗旅游合作开发策略研究 2020-06-01

    福建自贸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优势,其旅游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闽台非遗旅游合作开发的主体,即政府、旅游企业、以行业协会为代表的民间团体、当地社区居民以及非遗传承人等方面均存在问题。为加大闽台非遗旅游合作开发,福建自贸区应加强政府引导,强化非遗旅游活动的统一品牌效应,增强民间交流,提高社区的参与度并兼顾各开发主体的利益。

  • 乡村振兴战略下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济开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宁波作为国家重要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区之一,有着丰富的非遗旅游开发资源.本文通过对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优缺点作探讨,可以为其它地方"非遗"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