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13)
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13)
非遗资讯(1)

共检索到 114 条数据

  • 非遗传承:地方戏曲进校园的区域样本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随着传统文化热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近年来,我们从组织机制、课程建设、教材研发、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系统地展开非遗传承进校园,为非遗文化在校园传承积累了宝贵经验和可以参考的模本,达到了培植学生对非遗文化兴趣、传递非遗文化、引领了解非遗文化内涵、提高丰富学生非遗文

  • 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研究 2020-06-01

    城市化语境中处于剧烈变动之中的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何以在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互动融合中获得新的生命力,是新时代上海高校文教结合工作的一项关键。学界对于民间美术类非遗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关联性关注不够,民间美术类非遗校园传承与沪上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现状跟两者对于审美教化、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尚不相匹配。针对相关现状及问题,应从课程体系构建、课外活动开展、环境氛围营造、保障机制确立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出发,探究民间美术类非遗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实现途径。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实践探索 ——以“黄沙狮子”为例 2020-06-01

    作为一种鲜活地保留了富有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的活态文化遗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精华。随着社会格局和文化生态的变迁,单一的口传心授已难以担负维系非遗薪火相传的重任,通过学校教育传承成为全世界的共识。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本原则,构建“九狮”协同教育体系,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去了解、接受、感悟、喜爱民族文化,在传承中融入创新,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之重任。

  • 致敬传统文化 寻找传承力量 ——走近民族非遗传承人(一)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情感的寄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说,民族非遗进校园,既是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亦是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实现特色发展的有益探索。

  • 从太和清音进校园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 2020-06-01

    当前,太和清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大多是在太和清音保护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进行。而现今太和清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日渐枯萎,理论研究工作难以保证太和清音“活化石”式的传承。本论文致力于为太和清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寻找新的方式和方法,力将为太和清音非遗的保护传承拓展更多更大的平台,使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奇葩”重放光华。

  • 衡水内画文化与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 2020-06-0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经过五千年的传承与积淀,给现代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流传于后世。衡水内画是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的优秀文化精髓,为了更好地进行弘扬与传承,近几年教育部推出了“非遗进校园”的模式,也推动了校园文化的良好建设。本文就衡水内画非遗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及融入德育实践活动的良好策略进行探讨。

  • “非遗”进校园,薪火锻造传承链 2020-06-01

    2018年9月13日至17日,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盛大举行。“非遗校园行”作为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25所学校参与展示展演活动,并且集中对传统美术、传统戏剧、曲艺等校园传承成果进行展示和评比,使更多的青少年了解非遗、参与非遗、传承非遗。如今,全国许多中小学校都将非遗项目、非遗课程作为一大教育特色,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学到流传了几百年、几千年的老手艺。得益于此,“非遗”蕴含的教育价值——比如爱国主义情怀、创新精神、技能技艺、意志品格、民族自豪感等——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传承。

  • 浙江温岭:非遗文化进校园 2020-06-01

    日前,在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第四小学,台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新根正在向孩子们展示活灵活现的非遗项目“舞九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