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55 条数据
-
基于5 W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分众传播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档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档案信息的传播对于增进公众的非遗了解程度,强化民族认同感和巩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借助传播学的5W模式从传播主体(Who)、传播内容(Says what)、传播媒介(In which channel)、传播受众(To whom)和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5个方面构建了我国非遗档案信息分众传播模式,以武汉市档案馆非遗档案信息传播为典型案例,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武汉市非遗档案信息分众传播的实践经验,并从传播内容、传播精准度、传播手段以及反馈机制提出深化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恩施土家族堂戏的现状调查及非遗建档保护思路 2020-06-01
堂戏作为恩施土家族族群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地方戏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状况备受关注。文章对土家族堂戏及其生存保护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了其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系统阐述了对土家族堂戏开展非遗建档的保护思路。
-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档案资源建设探析 2020-06-01
首先对比了中、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概念,梳理了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其次探讨了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以及对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制度及建档保护要求;最后分析了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及相关建档工作,对我国非遗保护及档案建设有一定启发。
-
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研究* 2020-06-01
在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口述档案的概念基础上,分析了利用口述档案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考虑到“非遗”的地域性特征以及中国的具体文化实际,建议在充分调动地方档案馆主动性的基础上,由国家档案馆或档案学会牵头,按专题分类分级建立全国性“非遗口述档案”资源网络,形成统一业务规范,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口述档案的利用。而对相关国际公约和法律条款及保护机制的分析,无疑为非遗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参考文献19。
-
泉州南音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 2020-06-01
泉州南音是见证闽南语系地区文化生活的重要凭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建档保护是避免南音社会记忆断层的重要方式。通过分析南音建档保护的必要性,基于南音非遗建档保护工作的现实困境,从完善南音非遗建档制度、加强南音档案收集、推动数字资源整合、明确南音建档主体、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加强南音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工作建议。
-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的模式及启示 2020-06-01
通过分析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丹麦等传播实践,总结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主要有"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分权共建"三种模式。结合现状分析"政府主导"模式最适合我国,国外经验还启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应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传播的双赢模式、制定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法规政策、形成特色非遗档案资源的传播品牌。
-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档案访谈提纲的设计原则* 2020-06-01
访谈提纲的设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档案建档的前置环节,其设计原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口述档案的可信度和效果。文章从理性尊重、聚焦项目、维护差异、逐层深入四个方面探讨了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访谈提纲的设计原则。
-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调查研究 2020-06-01
本文以传播学的经典模式"5W"模式为研究依据,面向公众进行问卷调查,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非遗档案信息传播主体有一定认知,对传播内容的需求呈现差异化,对传播渠道的选择趋于多样化,普遍愿意接收非遗档案信息,但对当前信息的传播效果并不满意。本文立足调查结果,基于"5W"模式五大要素提出改进措施,以推动非遗档案信息传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