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08 条数据
-
固本浚源 传承创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非遗研培实践探索 2020-06-01
自2015年6月文化部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两年多来,苏州工艺美院结合文化部研培计划,根据传承人群的不同定位,因材施教,探索具有苏工美特色的非遗传承人群研培模式。
-
麦草画渗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2+2+N"模式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口耳相传、言传身教的形式进行传递,如果民间艺术和技艺的传承人越来越少,非遗文化就很有可能就此失传,因此"人"这个载体非常重要,而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摇篮是学校.麦草画作为豫东地区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将其引入本地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构建"2+2+N"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实现其传承,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能够实现双赢的结果
-
非遗视角下的济南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与开发研究 2020-06-01
随着时代发展,文旅联姻,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选取济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前非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建立非遗旅游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对济南非遗旅游价值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进而探究非遗视角下济南非遗旅游资源开发的创新路径。
-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一个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积淀,非遗的保护与开发因其"活态"形式而尤其需要民族与国家的刻意而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刻意而为,否则,便会黯然失色,甚至于永久性失传.因此,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保护非遗的国际行动已经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又是多民族大国,在源远流长的生发史中创造了灿烂曼妙、色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财富,对履行非遗保护开发的历史重任分外重视,积极履行,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础上,为保护与开发非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非遗保护与开发尤其需要通过教学形式来进行,而其教学形式中的艺术教学形式更显首当其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非遗融入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具有实践意义
-
刍议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作模式——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精神,将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本文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作模式,重点分析其教育价值、途径、措施等方面.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系统研究与设计 2020-06-0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愈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问题。设计开发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统,有利于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对粤西非遗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传承。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统基于B/S结构,采用PHP、MYSQL数据库进行设计开发。系统主要具有用户管理、资讯管理、人文地理、项目资源库、政策法规、公益活动、粤西非遗村落、粤西非遗传人、系统管理等功能。
-
同心圆梦试验区 2020-06-01
“以前我只觉得制作苗绣和蜡染都是生活必须,从没想过还能漂洋过海卖到伦敦!”织金县苗族技艺人杨林先说,“电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帮扶模式,让她们这些苗族绣娘在家门口就业增收。“非遗”搭乘“大数据”,“半边天”战贫困显巾帼风采。广州市积极引联广州唯品会,助力毕节市织金县蜡染刺绣创出“电商+非遗+扶贫”的非遗扶贫新经济模式,树立了电商公益的良好标杆模范,为新时代新公
-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豫章赣绣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2020-06-01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情况的宣传,致力于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应当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营销模式研究,最大限度地整合非遗资源,拓宽非遗传播渠道,让非遗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