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

共检索到 28 条数据

  • 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手段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从长远来看,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建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是必然选择。因此,既要建立立体化的非遗法律保护体系,加大非遗相关法律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又要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救济机制,创建非遗的文化补偿机制,全面提升法律对非遗的保障水平。

  • 少数民族“非遗”法律保护机制的域外比较及启示研究 2020-06-01

    世界各国日益重视“非遗”保护,建立了众多的“非遗”保护组织并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在公法保护方面,各国重视调查与记录,对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多样化的认定,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来源群体,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单独立法保护。在私法保护方面,很多亚非国家承认并尊重社区集体权利,并确立了公有领域有偿使用制度。域外经验对中国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的启示主要包括:采取统一立法的立法模式、整体性保护的保护理念、重视专项立法、尊重少数民族与传统社区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非遗”私权保护路径等。

  •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体现,其展现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对地方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我国"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极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非遗项目开发的商业化、传承人缺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困境。文章在梳理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著作权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探究依托立法,保护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

  • 论大数据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生存状况面临不断恶化的严峻态势,促使人们反思传统保护方式的弊端与局限,尝试重新建立非遗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联系。大数据能够改善非遗信息保存,创新非遗传承方式,增强非遗传播实效,促进非遗开发利用,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推进非遗科学研究,为非遗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条件和手段。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的非遗保护还面临着非遗数据库建设滞后,数字化可能导致非遗扭曲异化,非遗数据壁垒现象严重,非遗大数据人才匮乏,非遗大数据法律缺位等问题与挑战。要充分利用和实现大数据的非遗保护价值,确立非遗保护大数据思维,制定非遗数据库建设标准,打造非遗大数据平台,保障传承人深度参与,推进非遗产品合理创新,加强非遗大数据人才培养,构建非遗大数据法律体系。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 2020-06-01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和传承脆弱等特点,许多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减少和消亡的态势,亟需抢救和保护。本文在对我国少数民族非遗法律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从行政法、刑法、知识产权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法律保护的建议。

  •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2020-06-01

    黑龙江省是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具有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体现了该省的历史文化软实力。但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受到强大的冲击,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应在法律框架内建立保护体系,以期保障该省的非遗资源能够得到切实保护并世代传承下去。

  •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发展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世界第一,水木清华、 百卉千葩.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却也面临着创新困难的命运.文化创新、 产业创新是创新驱动战略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部分.当下,创新发展成为国际热议的话题.我们如何在合理保护的基础上摆脱难以为继的状态,使非遗创新驱动非遗发展?这些追问亟须解决.

  • 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个案研究* ——以广州戏服制作技艺为例 2020-06-01

    我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拥有着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其中手工艺非遗因为机器工业时代的背景,市场被严重挤缩。笔者以广州戏服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为个案进行研究,试图为手工艺非遗的法律保护提出力所能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