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43)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43)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869 条数据

  • 试析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本地幼儿园课程开发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是本地区幼儿园课程开发的优秀资源,也是实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人文化、综合化的切入点。徐州地区幼儿园“非遗课程”的开发,应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以及培养幼儿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为目标;其内容的选择宜从架构经典模块、甄选合适内容、改造创生课程资源三方面循序渐进的进行;课程的实施路径可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主题活动中、区角活动中和游戏活动中。

  • 基于GIS的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020-06-01

    为了解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湘江文化圈中104个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文化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聚合型空间分布,集中在江永县、宜章县、炎陵县、浏阳市4个县市。形成了3个高级密度圈,分别是长株潭核心圈、炎陵—茶陵核心圈、南岳核心圈,以及3个次级密度圈。研究发现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具有丰富性、二元性和兼容性等特征,其空间分布与水文、传统村落和宗祠寺庙的分布存在着相关性。

  • 消费社会学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基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个案研究 2020-06-01

    本文从消费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需要、认同与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消费满足需要,需要促进消费,同时,消费表达认同,认同决定消费”的分析框架,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研究个案,对其需要、认同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人们对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统认同已经消失或被取代,但对其非遗价值的认同却在强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要注重对其“需要”环境和“认同”环境进行分析,尤其要注重塑造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

  • 《传承与创新——广州珐琅进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2020-06-01

    我们学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挖掘珐琅彩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本校实际,开发出校本教材《广州珐琅》系列课程,并从《广州珐琅》特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把广州珐琅这一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的学习,让学生在广州珐琅工艺制作学习体验中,将"非遗"普及化、大众化,培养孩子们从小对于"非遗"的认知和喜爱,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向传统学习,从本土文化中汲取精华.

  • 一个花粿,一份深情 2020-06-01

    清明节做花粿是诸暨的地方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寄托了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愿。虽然世界和人们的观念都在迅速变化,可人们的心里,一份牵挂从未改变。清明节前夕,老师带我们来到次坞镇古祠堂,让90多岁的"非遗"传承人俞春罗奶奶教我们做花粿。奶奶的绝活开始了!只见她先从白色的大米粉团里抓来一小团米粉,熟练地

  • 奇妙芯子艺术在章丘 2020-06-01

    章丘芯子是一种集“杂技之惊险、秧歌之情韵、舞蹈之美感”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有270多年历史。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春节,属于章丘芯子队的表演时刻。成年演员抬着铁制的“芯子架”串起花步,芯童站于其上,扮演各种角色,或舞动,或倒立,或翻跟头,既惊险又优美,让围观市民领略到非遗的独特魅力。

  • 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 2020-06-01

    研究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提升以非物质文化资源为精髓的陕西省品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次研究主要从五个批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序分布特征、类型结构特征、地理分布和流域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1)陕西省各批次省级非遗均聚集于西安市,且呈现出申报成果逐渐减少的特征;(2)类别齐全但类别间差距悬殊,其中最丰富的是传统技艺类,最缺乏的是传统医药类,各类别间具有阶梯型结构特征;(3)在宏观区域以关中区域为主,陕北、陕南区域较为分散;中观市域大体上呈以西安市、渭南市及咸阳市等周边城市为集聚中心,延安市和汉中市为两个基本点零散分布的格局;其流域分布特征与研究区内主要河流的分布关系密切.

  • 探寻丝路之源的传统手工艺应如何创新保护——以泥塑为例 2020-06-01

    近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之中,西方外来文化的流入带来了各种其他的艺术品,并且这些外来文化深受国人的喜欢与爱戴,导致了泥塑这种传统艺术品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之中。所以,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为了保护和发扬泥塑文化,其本身应该保持独特的民族性,并随着社会主基调进行创新性发展。政府应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并坚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民化。落实到民众应该响应号召,关心中华文化,积极关注非遗文化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