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43)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43)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869 条数据

  • 一带一路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文网络外宣的问题与对策 2020-06-01

    一带一路背景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更多契机与平台。政府在充分发挥主导与统筹作用的基础上,应能开发更多的文化传播途径。应能合理借助英文网络外宣手段,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能真正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基于此,相关人员应加强语言层面的表达手段,不断增强更多受众群体的心理认同感;英文网络外宣手段应能求同存异,合理化迎合文化的多样性。

  • 水上独竹漂 2020-06-01

    看过武侠小说的朋友,对轻功一定都不陌生,小说中描写的飞檐走壁和水上漂,让不少人十分向往。大家都以为这只是虚构的,但是我国有些民间高人,却能借助一些技巧或者工具,来完成类似于轻功的操作。24岁的贵州姑娘杨柳就能像"水中仙子"一样"凌波微步",甚至在水上漂浮的一根竹子上做出各种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这门绝技名列国家非遗名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遵义独竹漂的传承人,杨柳带着绝技登上央视舞台,她的视频还火到了国外。

  • “非遗”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跟文物一样具有科学价值、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更具有转化成商品价值和品牌价值的属性。河北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省已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项(蔚县剪纸、丰宁满

  • “非遗”+旅游:深挖当地特色,营造动人氛围 2020-06-01

    我在湖南日报社工作10年来,主要是从事文化和旅游新闻报道,深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联度极高,旅游景区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而在方法上则要深挖当地特色、营造动人氛围。

  • “一带一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策略——以保加利亚社区文化中心为个案 2020-06-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社区自己创建和管理的社区中心和协会能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保加利亚为个案,围绕“社区文化中心”(Chitalishte)这一由来已久的在地化民间文化传承机制,分析其在当下发挥自身“独立”“自我管理”和“志愿主义”的特征与优势;进而讨论这类中心在非遗清单编制中坚持以社区成员为主体的参与原则,而这正体现了2003年公约的宗旨。从长远看,维系相似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机制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整合当地社区的各类资源,并留住和吸引青壮年人口。

  • “传统手工艺”教育的学科设置和知识体系 2020-06-01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高等教育的使命"是"传承"这一主题下的基础性问题之一。高等院校汇聚专门人才和庞大的科研力量,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场所。目前,由政府助推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虽然是高等院校在实施,但仍是以非正规教育的形式在运作。高校应该从积极的意义上考虑,将其看作纳入正规教育之前的准备。未来"传统手工艺"的高等教育,可以设置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名下。即"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之"传统手工艺"研究;同时要建构一个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可开设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文物与考古、艺术学、民俗学、美学、古代文献学、物质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古代文化知识等课程。

  • 设计驱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当代探索——以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为例 2020-06-01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传承发展问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突破口,试图通过设计驱动文化创新的方法,探索设计驱动下非遗在当代传承和创新转化的可行性。通过追溯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的技术和艺术,分析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发展的困境,再结合实例论证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介入现代设计的可行性。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介入现代设计中,设计赋能非遗文化,促进非遗可持续性发展。设计驱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设计素材和设计思路。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研究——基于海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 2020-06-01

    本文基于对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实地调研,在分析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对其保护与旅游利用进行了辩证分析,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利用的旅游购物品、社区化和非遗小镇旅游、实景演艺、节庆活动的模式。以期对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