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69 条数据
-
文化非遗生态:大水之中的大鱼 2020-06-01
所谓"大水之中必有大鱼",文化非遗行业就是这样,不论是宏观的中华传统文化还是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来就是包罗万象的,我们无需自我设限。文化行业的性质也决定了其的发展空间不会有天花板。但是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因此有必要给"文化非遗"这个概念进行诠释。2016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有关文化创新行业
-
新会陈皮制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实践浅论 2020-06-01
新会陈皮制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悠久的历史传统、独特的地方性知识、中医认知与实践体系、高商品率及巨大产业价值而呈现出复杂的价值面向,因而具有典型示范作用。本文将梳理新会陈皮制作技艺在非遗文化保护框架中所主导的延伸陈皮产业链条、强调集群发展、产学研结合、丰富参与主体等措施,探索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同利益点,跨界与创新的可能,以及多部门联动功能的实现,以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提供有益经验与理论探讨。
-
谈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视域下的几点看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21世纪被引入中国的一个新概念。著名评论家向云驹先生在其著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说,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无论就其技艺传承还是其所含的民族精神,都是人类的天才创造,是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立刻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迅速在中国掀起了申报热潮。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国术武艺作为优秀文化表率首当其冲,功不可没。目前形成了以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学术支持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传统武术作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不可回避的重要场域,与竞技武术存在诸多区别。本文主要以梳理历史脉络为前提,针对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实践的背景,以陈式太极拳、武当武术、邢台梅花拳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气脉贯穿的历史传承和法理要义,谈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视域下的几点看法。
-
民间剪纸传统主题纹样与物候历法 2020-06-01
今天,《民艺》杂志刊发了乔晓光教授纪念已故民间美术研究学者和剪纸艺术家滕凤谦先生的文章,介绍了滕先生的中国剪纸艺术实践之路,同时刊登了滕先生《民间剪纸传统主题纹样与物候历法》这篇有学术开拓性的文章,这是对滕先生逝世三十四周年的缅怀和纪念,也是时代的需要对滕先生学术与艺术价值的再发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不断升温的今天,中国民间美术研究领域仍然需要滕凤谦先生这样的开拓者,这样为探寻民间艺术真谛而孜孜以求勤奋工作的人。非遗传承事业需要滕先生这样朴素真挚的民间文化情怀和言行一致的实践精神。滕凤谦先生对民间文化的使命感,对当下文化自信的倡导仍然具有时代的感召力,而他在生活与学术之间打开的文化之门,其道路依然任重道远。“物候”仍在,生活已变,昔日传统的民间剪花在悄然远去,而我们对民间文化本质的认知才刚刚开始……
-
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在京举办 2020-06-01
6月9日至13日,由北京市文化局牵头,大运河沿线八省市文化厅(局)共同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成功主办了“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本次大展主办方还首次联合公布《大运河文化带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共计161项,展示出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协同保护的新成果。本次展览以“流动的文化”为主题,是目前国内首次举办的大运河沿线8省市共同参与的规模最大的大运河文化
-
非遗保护任重道远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上海市非遗保护工作自2005年启动,由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主导推动,市、区两级非遗保护中心具体落实保护措施,专业力量提供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上海的非遗保护工作重在创机制、聚众力、建平台,通过多年的工作,摸索出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保护举措和创新方法。
-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之路 2020-06-01
非遗+项目体验 高标配置旅游体验 苍山洱海,守护最质朴的蓝白之韵。飞针走线,扎出千年时光。大理扎染2005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当地白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技艺之一,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风俗和审美情趣。
-
从花甲到垂髫,让非遗走进生活 ——2018“锦绣中华”圆满落幕 2020-06-01
6晚11场,再次走近"锦绣中华"——6月4日~9日,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圆满闭幕。在闭幕秀"苎梦东方"的现场,人潮涌动。从满头银发的花甲老人,到童声稚气的垂髫幼儿,一场全民参与的非遗服饰秀,随着每一套服装的出场,时时传来阵阵惊叹6天来,艺针忆绣、白鹭为霜、白蛇惊变、布衣经纶、云想彝裳、木真湘韵、苗净千寻、挑绣之韵、采蓝之忆、流光溢彩、苎梦东方共计11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服饰秀展演,选取非遗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实例,展现振兴中国传统工艺、非遗走进美好生活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