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43)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43)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869 条数据

  • 非遗公众活动:强化博物馆非遗传播效应的思考——以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个案分析 2020-06-01

    2007年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将博物馆的工作对象外延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确指出博物馆要成为保护、研究、传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力量。因此博物馆有责任和义务利用博物馆平台优势探索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科学方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二条中提到:"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

  • 非遗文化元素在皮革工艺类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评《皮革工艺》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及物质财富,是人类长期生活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亟需得到解决的事情。虽然我国的非物质遗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的非遗文化保护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严重地阻碍了非遗文化在我国的传承及发展。非遗文化的传承理念与文创产品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契合度,文创产品的设计使我国的非遗文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完美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发掘更多的文创产品设计新方法,提升非遗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 非遗视阈下传统手工艺人的传承困境及对策 2020-06-01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技艺,是农耕文明的代表性产物,是凝结民族智慧的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传统手工艺逐渐衰落,一部分技艺水平高超、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濒危项目被纳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体系中。这些非遗项目主要包括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传统医药类以及民俗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第一群体”及其生态扩展 2020-06-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届常委会,针对各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在道德层面、立法层面或是商业利用层面出现的对"非遗"的滥用和不尊重等问题,于2015年审议并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以下简称《原则》),特别强调了社区、群体和个人在保护和传承"非遗"中的决定性作用。

  • 文化传播视角下非遗数字化记录与传播媒介研究 ——以东北皮影戏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就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所世代传承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1]与物质文化相比,非遗是以人为载体的文化,世代相传,并表现出独特的人文关怀,被誉为"人类精神的家园"。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非遗受到外来事物的冲击,呈现出发展的疲态。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传播媒介的多样性在冲击着非遗原有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非遗单一的传承与传播方式。笔者于2016年至2019年期间

  • 《留学》推荐项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在必行 2020-06-01

    实地学习,收获满满。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研究项目(苏州)项目时间:2021年8月8日至8月14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研究项目将带领学员走进非遗产业开发的先锋城市——苏州,帮助学员深度了解传统非遗及文化,以及非遗产业的开发和创新,共同探索研究非遗的保护和商业化发展之路。

  • 黑龙江满族刺绣非遗传承人群体人类学分析 2020-06-01

    依据田野调查数据的整理,对黑龙江满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的发展现状做出分析与数据统计,可制定满绣传承人谱系表;借助人类学"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中"相互对比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可对其传承方式绘制出定量分析图表。从人类学视角分析黑龙江满族刺绣非遗传承人群体特征,有助于探究其与母系文化特征的关联、不同区域传承群体对于同一族群的认知差异以及跨地域文化比较下满族刺绣非遗传承人群体的审美趣味与传播路径。

  • 手工文明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常用"活态"来表述,强调其活的形态、活的样态、活的业态。当然,前提是活的生命状态:创造者的生命活力,传递给对象的暖情,以及历史传承的活动事业。所有这一切都集中呈现在"手"上,即手的工作。当我们的调研组走进大兴安岭深处,走进"北方三小民族"(指生活在我国北方严寒地区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达斡尔族)之一鄂伦春族,走进非遗传承人满古梅的家、她的家乡、她的作坊;看到她用那布满老茧的双手把狍皮、桦树皮制作成为精美的生活用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