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69 条数据
-
这里是贵州 2020-06-01
清晨,很多人习惯一边用早餐一边打开电视看看新闻。“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旅游宣传语了,贵州最大的魅力即在于“多彩”二字。正如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王晨阳所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绚烂缤纷的民族文化与贵州天然风景交相辉映,非遗的保护与旅游的开发一脉相承。
-
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 2020-06-01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传承现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部分简称"非遗")与中华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息息相关,传承非遗是传播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但是,随着时代更替与经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非物质性、文化性以及民俗性等特点生发出疏离日常生活、与现代社会脱节、分布区域零散等隐性问题,使其陷入社会认知度不容乐观、能动性降低与继承人青黄不接等发展困境。
-
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行动者网络——贵州反排木鼓舞个案的体育民族志研究* 2020-06-01
文章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贵州反排木鼓舞为核心案例,对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行动者网络进行体育民族志研究,关注人类和非人类两大类行动者的能动性。研究表明,反排木鼓舞传承网络是由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结果,其中非人类行动者与人类行动者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台江县“非遗”保护中心作为核心行动者,成功建立了一套利益整合机制,充分调动各种异质行动者的积极性,从而维系反排木鼓舞传承网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 2020-06-01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凝聚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既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精神的凝练与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恒久的魅力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部分。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正式启动,通过委托有关高校开展多层次教育培训,以期在短时内集中、有效地培养出大批非遗传承人群。如何拓展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视野,增强艺术生命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一种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在非遗人才的培养上勇担重任、开拓创新,坚定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特稿栏目主持人语 2020-06-01
文化认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当代文化语境下"非遗"传承与发展工作的有效路径。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非遗"带给我们理解历史、继承智慧的亲缘感,标识我们文化身份的同时,赋予一种创造性的力量。正是因为活态传承的神奇力量,多姿多彩的"非遗"形态才显出了文化多样性。可以说,文化认同已成为我们讨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基本维度,从中关联起文化多样性维度与创造性维度。没有认同,我们将忘记历史,以某种进化论、中心论来否定文化的多样性,由此
-
致敬传统文化 寻找传承力量 ——走近非遗传承人(三)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情感的寄托。民族非遗进校园,既是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亦是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实现特色发展的有益探索。本期,让我们继续关注非遗项目,走近非遗传承人,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去学习和弘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
边走边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是一座地域的文化传承。通过整合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序传承与产业化发展路径,凸显出非遗产业化发展的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已成当务之急。非遗究竟在何处?它是珠江、辽河的水,是滚烫的老黄酒,是余音绕梁的粤韵清音。非遗不是静态的目录,它是活生生可看可听可见可闻的动态生命,它藏在广东永庆坊里
-
我国非遗扶贫政策法规解析 2020-06-01
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中华文化孕育了丰富的、活态流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非遗以文化形态存在着,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1]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宝藏,其文化价值应保护。在社会转型的当今,其经济价值也应得到发掘利用。党的十九大以来,精准扶贫这一新思想已成为当前指导我国扶贫工作的基本理念,文化扶贫与时俱进地作为政府扶贫攻坚的一种重要手段,与精准扶贫新思路、新方法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