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43)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43)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869 条数据

  • 汲取文化力量 赋能辽宁振兴 ——专访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宋晓冬 2020-06-01

    非遗是国之瑰宝,将其发扬光大,需要群策群力,更需要创新,应时而变,以开放共享的心态探索非遗传承发展之道。一言以蔽之,承载着匠人匠心之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着巧夺天工之技的非遗项目,亟需在时代的版图上,找到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完美契合点。一群有识之士正在做着这样的事情,彰显出非同凡响的动人风采。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一时无法实地采访更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今后,我们将对更多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保护工作者进行宣传报道,以飨读者。

  • 非遗视角下的扬州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策略研究 2020-06-01

    一、扬州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现状(一)现状分析扬州不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拥有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雕版印刷技艺、扬州剪纸、扬州盆景技艺、杖头木偶戏、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艺、扬州刺绣、扬州画派等。近年来,扬州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金,如建设扬州工艺美术坊、建设

  • 潍坊“非遗+”探索发展新思路 2020-06-01

    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于2019年12月25日正式获批,是山东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区内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民俗民间文化传统浓郁,是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汉族民俗风情区域之一。自保护区设立以来,就以"非遗+"为核心,在促进文旅融合、推动产业发展、致力文化创新、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做了大量尝试,使保护区呈现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动景象。潍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过程中,以传承为核心,以发展为

  • 南来北往 中华情 2020-06-01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城市的精神基因,隐藏着"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非遗保护作为留住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举措,对特色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灵魂。辽宁与广东、香港、澳门同样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上博物馆、古迹、遗址等文旅资源,蕴含着浓浓的民族文化情愫。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9年工作综述 2020-06-01

    岁月不淹,春秋代序。2019年,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过了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安徽省非遗保护中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协助厅非遗处举办了北京世园会"安徽日"活动非遗精品展、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第四届湘鄂赣皖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等重大活动,推进了传承人记录工程、非遗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状况调研、非遗研究与出版等系列重点工作,举办了全省非遗保护工作培训暨座谈会,开展了全省非遗表演类项目汇演、"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遗小分队专场演出等活动,为全省非遗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的山西实践 2020-06-01

    近年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部门把“非遗助力精准扶贫”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非遗保护形成新的气象和格局,非遗传承实践日趋活跃,非遗扶贫为脱贫攻坚开辟了新道路,注入了新活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成为扶贫领域的新亮点。

  •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对策 2020-06-01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保护.对待非遗文化,转化为旅游业资源或特色商品是两条非常光明的保护方式,借用社会力量和市场规律,因势利导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与保护.以期能够让大量的农村非遗文化能够重新回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

  • 非遗“脉动”大湾区 2020-06-01

    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文化血脉,同属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岭南文化,是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认同是粤港澳三地紧密联系、交流合作的血脉纽带,也是构建"人文湾区"的重要基础。基于深厚的地缘、史缘、亲缘等关系,三地以岭南文化为根脉,留下璀璨而丰富的非遗文化,见证、诠释着一脉相承的久远过往——2006年,粤港澳联合申报的粤剧、凉茶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9年,粤港澳联合申报的粤剧成功入选世界级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