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69 条数据
-
传承非遗也要不忘初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汉语中本来是一个略显怪异的词,但因为种种因缘际会,在近年来日渐变得深入人心。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了社会各界的一个共识。不过,相对于社会实践的热闹,对于非遗本身的深入思考却并不多见。对于非遗保护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比如为什么要保护,哪些值得保护,评判的标准又是什么?如何恰当地保
-
良辰美景云端看,名家名曲线上听——2020年“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举办 2020-06-01
6月13日,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由国家图书馆、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共同主办的“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在恭王府博物馆举办。
-
浙江老手艺人“转型记”:革新传统技艺 贴近现代生活 2020-06-01
用竹镊将头发丝粗细的篾条经丝纬丝垂直相交、来回穿梭,在张心荣的手中,一幅渔民牧海图逐渐勾勒成型。张心荣是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山竹编传承人。他将传统手工艺与中国传统书画合璧,创作平面竹编书画作品,推动象山竹编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工艺品再到收藏品的转型,破局传统非遗日渐式微窘境,为这门老手艺注入新活力。
-
张春丰:黑土地上升起的新“转”星 2020-06-01
东北人的标签,能跟小鸡炖蘑菇、酸菜炖粉条耳熟能详的,怕是那"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二人转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艺术,塑造了兼备"说唱扮舞绝"各项绝技绝活儿的民间达人形象,烘托出了东北这片黑土地上火辣辣的乡土乡情,二人转越发成为东北人行走江湖的骄傲。2006年,这一具有200多年历史、传承群体众多、影响力广泛、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5年,来自于铁岭民间艺术团、出生于1980年的张春丰被评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一位年轻的非遗传承人,爱与被爱、成全与被成全的故事在他们之间上演着。
-
2019中国非遗十大年度事件·年度人物发布 2020-06-01
2019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和中国文化报联合发布2019"中国非遗十大年度事件",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作出重要指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制定颁布、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等被评为2019"中国非遗十大年度事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身份认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在致辞中表示,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传播,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
-
发挥非遗保护与传承在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四川省“非遗+扶贫”工作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能体现和反映文化传统的生产生活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印记和身份认同,是文化传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非遗保护工作要站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高度,切实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中国篆刻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 周年访谈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作为2009年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名录项目的牵头社区(群体),十年来,贵单位在确保项目存续力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怎样的保护成果?骆芃芃:十年来,中国篆刻艺术院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遗保护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在确保中国篆刻存续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讲好黄河故事 传承多彩非遗——黄河流域九省(区)传统戏曲保护联盟启动仪式暨首届“九曲黄河多彩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在渭南举办 2020-06-01
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展示黄河流域九省(区)多元、多样、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非遗的活态传承和行效利用,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黄河九省(区)传统戏曲保护联盟启动仪式暨首届"九曲黄河多彩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在华阴市西岳庙广场举办。本次活动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渭南市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陕西省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华阴市人民政府、华山景区管理委员会、华山旅游集团公司华旅集团、西岳庙文物管理处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