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我国女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空间分布研究 2020-06-01
女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非遗的传播和保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场域理论为切入点,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中女性传承人进行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研究其空间分布现状和影响因素。给出善用传播方式、提升非遗传承人社会地位、发展非遗经济等保护女性传承人对策。
-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深厚的人文精神、多样化的社会价值理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实践性。文章提出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将非遗文化引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为例,提出非遗文化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并指出两者共同发展的新路径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
东莞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调查研究东莞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调查研究 2020-06-01
人以文传,文以人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与承的合体,传承人是非遗传承的核心,传承人的生存和保护情况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 下,以东莞市非遗传承人为研究的切入点,立足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发挥田野调查的作用,对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存与保护状况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对传承人保护以及培育进行探讨,提出政府要培养青年传承人、壮大非遗传承人群体、完善非遗传承人认定制度以及生活保障制度等,以期促进"见人见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
非遗数字化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生根于先辈的劳动与生活中,它所承载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精神财富,也是其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的体现,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运作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结合贵州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新兴的数字化技术保护和传承“非遗”是普遍的趋势,分析数字化技术在贵州“非遗”产业化运作中的应用,能够对其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提供参考。
-
灿烂的遗产 ——美食篇 2020-06-01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们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在世界上都要算是头一份啦,说起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就要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说起啦!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中华民族铸成了灿烂的中华精文神明和。文物化质却是不能会够被遗失遗的忘,。这就是后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原定因文啦化。特非物性质、激文发化遗创造产力是和确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重要相互的融作合用、。协调中起着至关
-
数字出版物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播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0-06-01
在数字传媒背景下,数字出版物体现了时代特征,也展示出数字化技术的优势。“非遗”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将数字出版传播技术融入文化遗产传播中,不仅为“非遗”文化传播提供了契机和机遇,还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创新发展。基于此,文章将探索数字出版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影响,分析文化遗产创新传播对策,推动数字化发展进程。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多幅摄影创作 2020-06-01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异常丰富,摄影艺术中使用多幅、成组照片,从不同侧面、不同时空的视点对非遗文化进行包围式的记录,使非遗文化有一个全面、立体的维度,内容上也更丰富、更完整,让读者以更加直觉、更加轻松的状态接受非遗文化,并从中获得乐趣、获得教益。
-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初中音乐课堂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经过漫长历史发展留存下来的无形存在的文化,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当下,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尤其是在学校中进行非遗文化传承,要求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文艺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将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非遗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用实际行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拟在探讨初中音乐课堂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传承意义以及措施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