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5)

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分析 2020-06-01

    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属性,结合最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以下简称《非遗》)的立法目的和精神,考虑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的经验,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对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的法律法规有所帮助。进而可以更好的保护我们先人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动力机制及路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村旅游是新时代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动态传承性和本土性深度契合乡村旅游发展,能够赋予乡村旅游独特的文化属性。本文选取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濑江乡村旅游区进行分析,探讨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动力机制以及融合路径。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针对非遗无形化特点的有形化保护。借助书目共现软件Bicomb、SPSS、CiteSpace软件对我国非遗档案研究进行聚类分析、战略坐标分析、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认为非遗档案研究的热点主题集中在建档路径及策略、口述档案(史)、妈祖信俗、少数民族非遗档案、档案式保护、传承人档案等方面,非遗档案研究的4个发展趋势为精准传播、数字化“、新媒体+”、多元主体参与等。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的对接模式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社会的产物,具有手工作坊式生产方式、小范围学徒式传承以及定点式销售等显著特点。当非遗试图进入产业化浪潮时,沿用已久的固有模式成了樊篱,一部分非遗难以进入产业化流程,一部分非遗则吸纳新的要素、技术和形态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模块。从使用与满足角度来看,这一部分的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接模式探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 试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 2020-06-01

    目前,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表现在各级政府科学规划,出台了系列政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已着手实施;企业应时而动,将非遗"数字化"建设纳入生产性保护与产业化运营流程;高校积极参与,致力于非遗"数字化"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但工作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缺乏上级管理部门指导及足够的资金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乏力,相关数字网站建设相对滞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开发的专业人才匮乏,基层工作人员技能尤为偏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开发的科技技术以及先进设备缺乏。要改善这些状况,有必要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职能部门建设;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库;积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博物馆;提升基层工作人员技能;进一步发挥高校在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 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 2020-06-01

    西双版纳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科技知识、语言文字与民间文学、节日庆典和习俗。西双版纳州通过立法和相关政策对傣族非遗加以保护,然而在其法律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傣族传统文化逐步被同化、专项制度经费未列入到法律制度中以及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等。本文探讨了通过完善傣族非遗传承制度、构建傣族非遗法律保护机制、扩大宣传方式多样化以及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等路径,保护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本文概述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现状,分析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工作所存在的不足,并依据此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大非遗外宣翻译的宣传力度;应重视培养具备扎实历史文化的翻译人才;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应积极走出去,组织专家开展讨论,以期整理出能充分满足目的语受众接受度的译文.

  •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本文概述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现状,分析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工作所存在的不足,并依据此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大非遗外宣翻译的宣传力度;应重视培养具备扎实历史文化的翻译人才;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应积极走出去,组织专家开展讨论,以期整理出能充分满足目的语受众接受度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