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实践分析 ——以东莞市莞城非遗文化的推广为例 2020-06-01
本文主要从东莞市莞城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角度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意义和必要性,紧接着阐述了当下"莞城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成效,进一步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可行措施,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下的地方文创产业体系开发研究 ——以“镇江三怪”非遗文化设计为例 2020-06-01
以江苏镇江非遗文化“镇江三怪”为例,通过对镇江非遗文化及文创市场的调研,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文创产品结合的可行性,认为应开发以非遗为核心的文创产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地方文创产业体系,希望给新时代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带来新思路。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音乐非遗的活态传承路径——以沧州音乐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2020-06-01
沧州城市因运河而兴,其音乐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是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如何保护、利用好这一资源是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保护传承利用的有效举措。目前应该吸纳并实体呈现大运河融通之道,应该政产学研用结合率先打造京津冀一体化大运河文化游学带,利用数字技术把非遗经典曲目演出来,打造研学营地让非遗表演场景与个体感悟融起来,逐步形成学习、体验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活态传承保护体系,使大运河文化生生不息。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问题研究——基于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分析*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入选和呈现情况,能够基本了解和认识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进而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更好地推进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及创新——以江西赣傩非遗为例 2020-06-01
该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为前提,结合高等教育承载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国际交流的多重职能,将高校艺术教育与赣傩艺术传承相结合,以推动对赣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探讨将赣傩反哺民间的传承与创新路径,总结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取得的传承与研究赣傩艺术的成果。
-
谈高校非遗课程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完善研究 2020-06-01
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并不是很健全,本文从高校非遗课程的设置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如何完善做出专业性的分析和有针对性的完善探究,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真正的有法可依,有法可寻,对我国现阶段正在流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保护。
-
扩大非遗朋友圈构建命运共同体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将于11月召开 2020-06-01
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将于11月上旬在北京密云古北水镇召开,会期三天,主要内容包括主旨大会、主题论坛、展示展销、非遗体验、服饰大秀、联盟签约,以及"首创杯"2018年度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评选、"首创杯"第二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指定文创纪念
-
释放非遗文化新活力 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衡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改革创新纪实 2020-06-01
老哥,你们唱的是么子调?听哒啰,我们唱的是乡音乡调乡情乡味土老巴子咯……这首创作历时两年的《岳北山歌》在2009年10月湖南省第三届艺术节中,获得演出金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奖,并于2010年4月代表湖南省获得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原本束之高阁的非遗文化在衡山经过改革创新焕发出了鲜活的生命力,得到了原国家领导人李长春、贺国强、原文化部长孙家正等的充分肯定。创新发展,重新焕发非遗活力近年来,衡山县文化馆对衡山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