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基于MAR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系统研究 2020-06-01
针对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式单一、交互性差的问题,基于移动增强现实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非遗数字化在线展示系统。以泥咕咕非遗保护为例,设计系统云端和移动端的主要功能模块,提出基于三维扫描和网格迭代简化相结合的快速建模方法,采用ORB-FV和光流跟踪算法实现图像的在线识别和跟踪注册,基于Unity3D完成系统开发。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满足了非遗产品移动端增强展示的真实感和流畅度要求,而且实现了模型增强显示后的实时交互涂色展示功能,增强了非遗保护和传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研究 2020-06-01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文化振兴重要的旅游和经济资源。目前,学术界对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相关研讨主要围绕三个方面: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动力;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路径;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对策。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产业发展是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支持力;市场需求是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驱动力;技术升级是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创新力。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路径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它们的融合发展却可以实现两个产业的相互渗透、彼此成就。乡村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对策建议:创新乡村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顶层设计;打造乡村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高端品牌;构建乡村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产业体系;完善乡村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保障体系。
-
基于文化自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式保护的研究 2020-06-01
以非遗建档式保护工作与文化自信的深层关系为线索,在文化自信视角下阐释建档式保护的基本思路,探析数字时代非遗档案资源积累、专题数据库筹建、"数字记忆"领域探索,揭示"非遗档案+数字人文"跨界项目的实践契机。立足文化自信,阐释建档式保护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自身传承与建构,通过成功的跨界案例,说明非遗建档式保护工作与数字人文技术紧密结合的空间,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讨 2020-06-01
《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类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中药炮制技术"作为我国最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制药技术,已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探讨在《中药炮制学》授课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改革方法与教学实践,通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树立中药炮制保护意识与传承创新并重的学习观念,感知"非遗技术"等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期为中药炮制人才培养的提供思路借鉴,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
场景视域下大运河非遗生活性保护的策略研究 2020-06-01
推动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性保护,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将场景理论引入非遗的生活性保护实践中,在探究非遗生活性保护的学理内涵与实现机制的基础上,对大运河非遗生活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价值、空间、主体和活动四个层面提出了推动大运河非遗生活性保护的策略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非遗赋予场景所需的价值内核,而场景则通过不同"舒适物"间的组合,将非遗的价值意涵外化表达,重构非遗与民众的共生空间;(2)大运河非遗生活性保护中存在整体协同保护不足、保护主体错位、活动场景平台缺失等问题;(3)大运河非遗生活性保护需要从价值、空间、主体、活动四个维度,强化核心意涵,重构环境支撑,明确权利归属,创新参与方式。
-
非遗保护国际合作中的联合申遗研究* 2020-06-0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奠定了国际层面非遗保护的基本框架,国际合作是非遗保护的基本要求。作为非遗保护国际合作最常见的模式,联合申遗符合《公约》以社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强调了非遗保护的整体性原则,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依然面临诸多挑战。研究发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有的非遗保护机制的约束力不足,同时不少缔约国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理解与实施不到位。出于经济利益和文化外交层面的考虑,一些缔约国将申遗工具化。针对上述问题,缔约国需要在联合申遗的过程中加强沟通与交流,有关的社会组织也可在其中发挥重要的协调作用。
-
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再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之所以成为知识产权模式不能承载之重,在于知识产权固有的制度缺陷性,这种固有缺陷能否通过知识产权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来解决,是立法模式选择上的难题。然而,从保护少数族群文化利益的角度出发,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这一新型保护形式的运用,会使得少数族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进一步被侵犯或盗用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重新思考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障碍及对策。
-
推荐算法+短视频:非遗营销组合创新 2020-06-01
无论是消费人群、在线活跃人数、消费时长,还是产业规模,短视频都已经成为当下互联网语境中的重要内容载体,而个性化的推荐算法是短视频产业的主要驱动力,也是人与在线内容信息的主要连接方式。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推荐算法驱动的在线短视频创意经济中的模式创新,是实现“十四五”规划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目标、推动传统文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一个重要举措。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创意经济融合生态,推荐算法+短视频为非遗价值创新提供了转型机遇,但也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