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机制研究* 2020-06-01
实现和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是京杭运河非遗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共同需要和必然选择。良性互动关系是以良性互动机制来维系和支撑的。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良性互动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动力机制、合作机制、互利机制、创新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机制,应当全面实施运河非遗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估,大力加强旅游开发中的运河非遗保护,充分发挥运河非遗传承人的双重积极作用,合理开发运河非遗旅游产品,完善政府调控监管职能。这可以为其他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
恩施土家族堂戏的现状调查及非遗建档保护思路 2020-06-01
堂戏作为恩施土家族族群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地方戏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状况备受关注。文章对土家族堂戏及其生存保护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了其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系统阐述了对土家族堂戏开展非遗建档的保护思路。
-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美术课程实践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及标志。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课程,是传承、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路径。立足于高校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非遗"资源的提炼并探索如何有效地将"非遗"融入高校美术课程。
-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晋商关系研究 2020-06-01
该文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目前公布的5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主要线索,讨论其与保护区整体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以晋商作为关键的连接要素,结合碑刻、地方志、文人笔记等地方文献及田野调查资料,按照非遗类型进行分类,讨论晋商与民间文学、晋商与民间表演艺术、晋商与武文化、晋商与传统工艺与技能、晋商与商贸习俗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晋商对保护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上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保护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晋商的历史情况亦有所反映,晋商文化走廊则是串起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线索。
-
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信息资源展示中的应用调查研究* 2020-06-01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其保护和传承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信息资源展示技术的不断进步也给非遗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方法与思路。本文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相关调研,探寻虚拟现实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可视化展示应用的发展模式,以此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发展参考。
-
基于非遗传承背景下的群众文化发展路径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应用不断得到社会的重视,人民群众对于区域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浓重,在这样的背景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展好群众文化,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作用,就必须搞清楚群众文化与非遗文化的相互关系,针对现阶段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群众文化传承与创新举措,才能保证群众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
以大竹竹唢呐为例分析非遗的网络营销 2020-06-01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下,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使其得到有效的传承发展,是非遗项目目前最大的问题。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竹竹唢呐为例,从大竹竹唢呐的发展现状入手与网络营销相结合,分析其用户特点及互联网市场环境,找寻可以使大竹竹唢呐顺利在未来生存发展的措施。
-
以产业化发展增强非遗活力 2020-06-01
产业化经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内在要求,适宜性评估是决定非遗产业化经营的必要基础,文化传承性是检验非遗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标准,科技创新是非遗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民众的广泛参与是非遗产业化经营的有力保障。发展非遗产业,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高新技术优势,推动多行业深度跨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