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01 条数据
-
以中国非遗实践为基础构建新理论 2020-06-01
目前,围绕非遗主题的讨论主要还是结合非遗保护政策、实践以及非遗具体事象展开的。在宏观层面,主要集中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辨析(1),非遗保护实践和政策的相关思考(2),法律和知识产权问题等;在微观层面的研究也显示出越来越多样和细分的态势,例如非遗的开发与产业化(以旅游最为突出)、非遗传承人研究、具体
-
多方努力 让非遗华丽丽地传承 2020-06-01
近期,“中国纺织非遗创新成果展暨首创非遗设计创新展”在全国首家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创园区——北京咏园举行,展览开幕当日,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也在此举行。在这个展览上,展出了很多由非遗元素衍生而来的文旅衍生品。可见,在保持传统技艺完整性、本真性的基础上,非遗传承人们做出了大量设计尝试。这也与第三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的主题方向——文旅融合赋能非遗传承创新相契合。第三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于2019年11月初在云南昆明召开,会期3天,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
-
非遗语境下传统技艺的高校传承模式探析 ——以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为个案 2020-06-01
温州发绣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由区域传承逐渐过渡为高校传承,1991年成立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原名温州市人像绣研究所),2014年入选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温州发绣研究所作为非遗的实体承载空间,开创了与发绣技艺发展相吻合的传承机制,集生产、销售、科研为一体。本文以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为个案,通过对发绣传承基质的探讨,寻觅出适合的维系传统技艺本真性的方式。
-
努力做好新时代具有上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020-06-01
自200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历经多年努力,中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
新时代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它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艺术美学、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民俗节庆、传统体育和游艺,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它是人类历史的文化创造和积累,是人民赖以生存的精神基础与家园。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习惯。一、非遗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非遗+旅游”再燃云南魅力 2020-06-01
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人类文化多样性,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原文化部提出了“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3个重要理念。以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为重点的一系列工作次第展开,使得非遗回归生活,并且在当代生产生活中再现活力。随着旅游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非遗在旅游中的科学利用
-
传统武术(撂石锁)培训班在古都开封举行 2020-06-01
为推进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了2019年开封市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第一期——传统武术(撂石锁)培训班。本期培训班于4月23日至25日举办,来自开封市各县区百余名传统武术的传承人和部分武术门派掌门参加了本期培训班。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开封市非物
-
关于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你还有多少误读 2020-06-01
我“过度强调原汁原味,会把鲜活的文化传统变成僵化的木乃伊。”“不是一个地方申报成功了,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成了他们独有的传统……”日前在沪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展人才培训班上,文化和旅游部相关专家的授课令人耳目一新。经过一周的学习,不少学员感慨,本以为对非遗的相关知识点了解得蛮透,没想到很多是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