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5)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5)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901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娱教化保护与传承—i-Treasures项目的经验与启示 2020-06-01

    数字转型的时代背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运用娱教理念与技术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欧盟开展的i-Treasures项目为研究对象,从提出背景、执行内容、研发成果和实施效果等4个维度进行剖析,归纳出其在数字化保护意识、数字化保护技术、娱教化元素应用和话语体系构建等4个方面的鲜明特征,并总结其在意识培养、技术应用、元素开发和体系构建等4个方面对于我国非遗娱教化保护的启示和建议。

  •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分析 2020-06-01

    我国地大物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然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千姿百态。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文化生态逐渐遭到破坏并产生变化,致使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濒临消亡的危险,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文章分别分析了非遗数字化采集、存储、展示和传播阶段中的几种手段;以皮影戏为例具体分析,提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最后对尚待解决的难题展开思考。

  • 泉州南音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 2020-06-01

    泉州南音是见证闽南语系地区文化生活的重要凭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建档保护是避免南音社会记忆断层的重要方式。通过分析南音建档保护的必要性,基于南音非遗建档保护工作的现实困境,从完善南音非遗建档制度、加强南音档案收集、推动数字资源整合、明确南音建档主体、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加强南音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工作建议。

  •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的模式及启示 2020-06-01

    通过分析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丹麦等传播实践,总结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主要有"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分权共建"三种模式。结合现状分析"政府主导"模式最适合我国,国外经验还启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应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传播的双赢模式、制定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法规政策、形成特色非遗档案资源的传播品牌。

  • 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抚州市图书馆为例 2020-06-0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文章从非遗保护的意义和抚州非遗概述入手,分析公共图书馆在保护工作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并以抚州市图书馆为例,列举了部分保护措施,借以抛砖引玉。

  • 互联网视角下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策略 2020-06-01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拓宽了非遗文化对外传播的渠道和方法,新型网络媒介的不断涌现也为非遗文化对外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文献综述、资料收集等方式,探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的现状,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的渠道、方法、内容、效果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 论少数民族非遗纪录片的文化空间建构* 2020-06-01

    “文化空间”不是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建立在历史和空间的辨证关系上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维度。纪录片作为声画并茂的影像载体,在记录仪式、技术和艺术等文化空间表现形式上弥补了传统媒介形式的不足,凸显了纪实影像在构建文化空间上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近几年的代表性少数民族非遗纪录片进行分析,可见其主要从核心价值的符号化、日常生活的美学化、仪式实践的身体化三个方面进行“文化空间”的建构,并呈现出流动的社会背景下个体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审视与思考。

  •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6-01

    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最邻近距离分析、区位熵分析等方法,结合Excel数据计算,对吉林省380项非遗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文化区差异、民族聚集和气候水文等三个方面探索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因素,以求为吉林省非遗项目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相关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