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5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50)

共检索到 50 条数据

  • 宁夏民间剪纸生产性保护研究 2020-06-01

    宁夏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尽管非遗保护部门在政策上、资金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通过多种方式举办了多次以剪纸为主的展览和培训班,有些地方始终难以挽回面临濒危状态,但是现代化的进程促使民间普通剪纸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仅仅通过抢救性保护方式,宁夏民间剪纸只是在不断完善记录和保存,使这项技艺不会流失和灭亡,但是在传承和发展上始终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本文通过对分析宁夏民间剪纸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宁夏民间剪纸进行生产性保护的措施,论述宁夏民间剪纸从抢救性保护转向生产性保护的重要意义。

  • 生产性保护的非遗实践 ——以四季美汤包制作技艺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由此可见,非遗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好非遗,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 手工技艺类非遗生产性保护综观 2020-06-01

    在当代非遗保护的大背景下,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诸多关于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保护的理论中,生产性保护成为目前学界讨论的热点。所谓生产性保护,是指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市场化做法,将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从而使其得以传承。这一概念是2006年王文章在其著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提出的,意在通过非遗的生产来提升其在当代社会的自我造血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当代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创意维度思考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主要经历了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三种保护方式,并不断结合立法保护推进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持久性和完善性。抢救性保护是基础,整体性保护保障,生产性保护是动力,立法保护是支撑。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

  •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生产性保护路径探索 ——以徐州“曹氏香包”为例 2020-06-01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措施。生产性保护能够兼顾传统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与有效传承,与产业化项目创新开发、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在促进非遗合理、有序、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塑造区域性、特色化知名文化品牌,促进区域非遗影响力的扩大和传播效应的增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本文以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徐州"曹氏香包"为例,立足实践,紧密结合区域非遗现状,探索徐州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相关对策和

  • “非遗”保护语境下边疆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以壮族“霜降节”为例 2020-06-01

    流行于中越边境的壮族“霜降节”是壮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节日庆典活动,同时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在边疆民族地区被广泛接受共享的典型表现。壮族“霜降节”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深刻反映了稻作文明,是壮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非遗活态传承的文化特性决定了文化产业是其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以广西崇左市大新县下雷镇“霜降节”为例,管窥当前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矛盾和困惑,梳理壮族节日与产业化的关系,探讨促进各类相关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科学融合,相互提升,从而更好地促进边疆壮族集聚区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功用最大化。

  • 福建:海丝非物遗产展 2020-06-01

    12月11日-15日,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福建泉州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117个项目参展。本次展览突出非遗整体性保护成果展示、非遗项目活态展示、非遗产品及衍生品开发和生产性保护技术创新交流展示三大特色。

  • 以“木活字”为例谈非遗名称与商标注册 2020-06-01

    伴随着“生产性”[1]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走入市场。商标作为企业的名片,有助于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但同时也引起了非遗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争议。例如,浙江省瑞安市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技术”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的全部传承人为达到生产性保护的目的,组成了瑞安市活字印刷协会,并考虑以市场化的方式活态传承和自我生存。但是,他们发现,以“木活字”三个字出现的商标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