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9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91)

共检索到 91 条数据

  • “非遗”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各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逐年增加。在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支持下,"非遗"不断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其中大学生教育与"非遗"文化的连接更加紧密。在大学高校中加强"非遗"文化教育的推行,有助于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强化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民族气节。因此,在大学教学中应注重对"非遗"文化的运用,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非遗”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各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逐年增加。在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支持下,"非遗"不断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其中大学生教育与"非遗"文化的连接更加紧密。在大学高校中加强"非遗"文化教育的推行,有助于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强化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民族气节。因此,在大学教学中应注重对"非遗"文化的运用,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非遗文化类功能游戏的本体设计及社会功能 2020-06-01

    非遗文化类功能游戏是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功能游戏,目前该类作品共三款,分别是《榫卯》《折扇》和《尼山萨满》,这些游戏对特定的非遗文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数字艺术诠释,形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场域,体现出该品类游戏特殊的社会功能。本文对非遗文化类游戏的本体设计进行解读,探讨其多层次的社会功能,肯定此类游戏在当下数字互动娱乐产业的“文化赋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两个方面所承载的深刻意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的可行策略研究 ——以平湖西瓜灯项目为例* 2020-06-01

    平湖西瓜灯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非遗”),在传承实践过程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基地建设弱化等问题;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的重要形式。通过建立联动机制、健全保障机制、组建专兼队伍、建设优质基地的方式,进而达到非遗传承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协同促进、实效提升等目的。

  • 人类学视角下的“非遗”保护理论、方法与路径 2020-06-01

    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文化在不断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中不停发展改变,存活于当下社会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能例外。所有“非遗”都是动态和不断变化的,所谓动态意味着它不仅与历史有关,与现当代有关,还应该与人类的未来发展有关。另外,从整体论看,既要将非遗放在动态的时间维度中来理解,也要将其放在复杂的杜会空间中来审视,看到它是后现代社会和知识化社会的产物,不仅是被保护的“遗产”,还是参与新的社会建构的“资源”。人类社会从开发自然资源时代转向开发“人文资源”时代,与人文资源紧密相连的“非遗”正体现出其未来性的重要价值。

  • 媒介融合下“非遗”微纪录片的创新 2020-06-01

    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传承问题,非遗传承人正在慢慢老去,城市化进程加速了非遗载体的瓦解,主导新媒介话语权的年轻人崇尚享乐……这些情形给人们敲响了保护非遗、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警钟。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有越来越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电视节目或纪录片出现在大众视野,从中可以发现,微纪录片在制作、记录、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具有一定的创新与优势。

  • 浅谈非遗传承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020-06-01

    院本文主要以浅谈非遗传承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为主要依据,从推动有关产业发展、惠及民众生活、树立民族灵魂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 微纪录片传播“非遗”的新方式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传承的主要方式有口传心授、文字及印刷媒介、传统视听媒介、微纪录片。历经了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的变化,最终在媒介融合的今天,“非遗”找到了进行大范围传播的新方式——微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