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9 条数据
-
非遗类纪录片对河北定窑文化的继承作用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关系到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而非遗类纪录片作为传播的载体在这个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本文通过对非遗类纪录片、定窑文化以及其相关纪录片进行表述,以作品《窑中守艺》为例,就非遗类纪录片对河北定窑文化的继承作用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
-
活态传承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培训影像记录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项目纪录片纪实 2020-06-01
非遗传承人在高校进行再培训,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活态传承形式,将这种形式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其既是传播信息的影像,又是历史的档案资料。纪录片通过对研培项目的教师、学员、专家等不同角度的采访,形成了口述形式的历史资料,同时可以将影片以现代方式进行传播,具有深远的传承意义。
-
纪录片《舞蹈·非遗》:用镜头记录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2020-06-01
纪录片《舞蹈·非遗》通过对我国非遗舞蹈代表性项目"云上舞""山中舞""水之舞""田间舞""海边舞"五大类别分别进行个案纪实,系统梳理了非遗舞蹈文化在留存和发展中的历史脉络与现状存续,实现了纪录片《舞蹈·非遗》对传播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认同。
-
非遗类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 2020-06-01
纪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纪录片称为"非遗类纪录片",纪录片的本质是真实性,但却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空操作性上不强,导致无法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的内容,这就要求非遗类纪录片导演从非遗项目本身做深入研究.当下,仍有大量故事性不强,矛盾性不高的非遗类纪录片出现在大众视野,但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等系列纪录片播出以后,不少导演意识到纪录片叙事策略运用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研究非遗类纪录片的叙事,本文首先对非遗类纪录片的基本概念做界定概括,再结合案例对其叙事策略上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以非遗类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2》为案例分析其叙事内容、影像语言,总结成功之处并提出建议.
-
刍议新时代下非遗纪录片的传播策略 2020-06-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 近年来,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下,部分优秀的非遗项目由于保护和传播不及时,正面临着逐渐萎缩的危险。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纪录片具有记录、保存、传播的功能和形象、科学、可信度高的优势,是新时代非遗保护和传播的有效手段,应该担当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结合纪录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特点和功能,探讨纪录片保护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
-
论少数民族非遗纪录片的文化空间建构* 2020-06-01
“文化空间”不是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建立在历史和空间的辨证关系上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维度。纪录片作为声画并茂的影像载体,在记录仪式、技术和艺术等文化空间表现形式上弥补了传统媒介形式的不足,凸显了纪实影像在构建文化空间上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近几年的代表性少数民族非遗纪录片进行分析,可见其主要从核心价值的符号化、日常生活的美学化、仪式实践的身体化三个方面进行“文化空间”的建构,并呈现出流动的社会背景下个体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审视与思考。
-
非遗类纪录片摄制中VR虚拟技术的运用研究 ——以《苏韵传承》为例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元素被国内影视作品广泛接纳,影视类艺术工作者还积极主动地将"非遗"或者那些还未被纳入"非遗"名录里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融入至影视艺术创作中。本文以苏州昆曲为题材,以摄制非遗纪录片《苏韵传承》为案例,旨在突破传统纪录片的拍摄方式,研究运用VR虚拟技术拍摄,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代入感,致力于应用更多新型技术方式来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吸引社会各界关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文化价值研究——以《满族剪纸》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典型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文化表现,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智慧结晶,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一直是研究者不断探索的命题。纪录片纪实型的声画结合、模拟再现、科普解说等特点在非遗文化价值的保护和传承中有着显而易见的突出优势。本文以非遗纪录片《满族剪纸》为例尝试分析纪录片的独特手段在非遗文化价值方面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