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46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策略 ——以鄱阳非遗油漆艺术为例 2020-06-01
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产业不断发展,逐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融合起来,这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重点关注内容。鄱阳漆艺作为我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脱胎漆艺技术闻名于江南各个地区,成为具有地域性的民俗艺术文化的象征。主要通过阐述鄱阳非遗油漆艺术概念以及价值,分析现阶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策略。
-
非遗图书融合出版路径探析* 2020-06-01
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出版成为发展趋势。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正需要融合出版物的有效传播,但是在非遗图书中普遍存在重视传统纸质出版而轻视数字内容创新,重视出版物的学术价值而忽视其在大众范围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重视纸质图书内容的深耕细作而忽视对其的宣传推广等一系列问题。有必要从强化非遗图书数字产品内容质量、利用新技术提升非遗图书可视化表达效果、加强图书线上线下推广活动与非遗衍生品开发等方面探索非遗图书融合出版的新路径,更好地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振兴。
-
承德“满非遗”音乐资源融合发展研究 2020-06-01
承德地区文化遗产源远流长,特色明显。其中承载着当地民风民情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丰厚深邃。"互联网+"时代,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切实为承德"满非遗"音乐资源的保护研究与传承创新探寻合理方法路径,同时对承德地区的"满非遗"音乐资源有效整合,形成良好地方音乐文化业态是地方政府与学界需要不断思索的课题。笔者尝试对承德"满非遗"音乐资源的融合发展研究展开相关思索与阐释,以为承德地区非遗保护传承与利用发展新路径的探索提供些许参考。
-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高校艺术教育融合研究* 2020-06-0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改变和消失,成为既紧迫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作为承担着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创新重要职能的地方高校,通过开发"非遗"特色校本课程,建立"非遗"校园传承基地,开展"非遗"创新实践活动,实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有机融合,重创"非遗"的活态传承空间,实现"非遗"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非遗与旅游融合的五大类型 2020-06-01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旅游项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非遗相关实践活动已生成一定规模的游客需求,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的过程中,通过对国内大量案例实践的分类梳理,提出了当前非遗与旅游融合的5种主要类型并加以分析。
-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音乐进课堂传承的教学实践 2020-06-01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浙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进入高校课堂,进行"活态"保护与传承,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与方法,是当下一个既涉及非遗音乐资源保护又涉及高校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话题,将非遗音乐项目的保护和课堂传承、教学一体化推进,实现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音乐类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常州烙画艺术与大运河文化融合发展的实践研究 2020-06-01
“常州烙画”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常州段是中国大运河穿越江南城区的典型段落,被列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31个遗产区、27段河道之一。作者通过区域内运河文化为主题的烙画艺术作品的创作与研究,积极探索将地方非遗文化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地方城市文化的软实力。
-
修水宁红茶茶旅融合发展路径 2020-06-01
茶文化与旅游两者结合,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大契机,也是非遗传承的巨大挑战。文章结合非遗传承理论,在修水宁红茶茶旅游融合的现状及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非遗传承人机制、非遗传承人机构以及专家与传承人的深度融合等对策。